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7月29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跟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一个是单位体积的分子数目。所以,A、B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由能量守恒可知,分子a的动能增大,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达到最大,C选项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可以向外界放热,故其内能不一定增大。D选项错误。

  2.[答案]B。解析:小球A在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和重力提供向心力,当绳子的拉力正好等于 B的重力时,BC之间没有弹力,此时BC间摩擦力等于零,对C进行受力分析可知,C所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平衡,不受摩擦力,故AC错误,B正确;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做圆周运动,重力和绳子的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所以绳子的拉力不可能等于零,所以C对地面的压力不可能等于B、C重力之和,故D错误。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三——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二、简答题

  9.[参考答案]

  从学习规律可知。巩固是教学的必要措施,尤其在概念课中特别突出。所谓的巩固是指学生把所建立的概念牢牢保持在记忆里,不断丰富概念的内容,发展物理概念的外延,并能顺利应用概念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一般的深化巩固都采用练习的方法.即针对概念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熟悉和巩固概念。另外,还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深化巩固概念。比如,讲“摩擦力”的概念后,可做“筷子提米”的实验:讲“沸腾”的概念后,可做“用纸盒烧水”的实验等等。这些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带入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巩固和提高对概念的认识。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制作表格、画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对物理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概念,也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10.[参考答案]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让学生接触科学真实

  接触科学真实,就是要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自去探索科学原理。

  (2)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提供感性素材

  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者是与学生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新奇有趣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

  (4)体验过程,感悟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5)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科学价值观

  实验是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实验数据.不能有丝毫的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求学生善始善终,具有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追求科学的精神。

  (6)学会合作,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物理实验能够为学生间、师生问的合作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案例分析题

  11.[参考答案]

  (1)正确选项为A。部分同学由于对声音的音调、响度混淆不清,或者对听到声音的条件不理解,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思路:①因为听不到声音说明物体没有振动发声,错选B;②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错选c;③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大我们就可以听到,错选D。

  (2)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清楚这道题的选项,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点有物体发声与我们听到声音。教师:大家回忆一下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学生:首先必须有物体在振动,其次必须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两点是正确的,不过还少了一个条件。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人耳就听不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 Hz到20000 Hz.如果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人耳就觉察不出来。

  教师:所以,根绝这三个条件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正确?哪个选项错误呢?学生:A选项正确,B选项和D选项错误。

  教师:有部分同学选择了C选项,大家思考一下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对应声音的哪种物理量?学生:声音的振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音调。

  教师:因此物体振幅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C选项也是错误的。同学们理解了人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能正确判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这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12.[参考答案]

  (1)在上述教学设计中,仅仅应用了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接受浮力的概念提供表象支持,实验形式及功能比较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教学片段

  教师:一个同学在玩皮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掉入树洞里面,就像老师现在做的这样(同时把一个小乒乓球放入一个深玻璃量筒中),请想办法把球拿出来。

  学生:往树洞里灌水。教师:好.你来演示一下。

  学生走上讲台,将量筒灌满水,球上浮。

  教师:你能不能告诉老师,怎么想到这样做?

  学生:一个是平时这样做过,另外我认为乒乓球比较轻,水能把它托起来.

  教师:很好,这个办法确实把球拿上来了,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老师手里还有一个乒乓球。一松手,它会落在桌面上(同时演示),那么我现在再松手(用左手托做乒乓球后右手再松开),这回为什么不掉呢?

  学生:因为老师的手给乒乓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和乒乓球的重力是平衡力,它们可以使乒乓球静止。

  教师:那这个乒乓球(指量筒中浮在水面上的)老师也没有用手托着,为什么它也不掉呢?

  学生:因为水给它一个向上的力,像手一样。

  教师:好。水托着乒乓球。使它不掉下来,水对乒乓球的力就是浮力。

  教师: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证明,一切进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学生:恩。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做出总结)

  四、教学设计题

  13.[参考答案]

  (1)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力之一。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同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2)①新课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用力将木块推出,但是速度减慢最后停止来引出摩擦力的概念。进而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说明你的猜想。

  ②演示实验,猜想假设

  教师将长木板抬高,将火柴盒侧放和平放,观察运动情况。学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教师将相同接触面积的木块和火柴盒放在长木板上,观察运动情况。

  学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可能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

  师: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每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用什么研究方法呢?生:控制变量法。

  ③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师:怎样改变小木块的压力大小呢?

  生:可以在木块上放砝码。

  师:用什么工具测量摩擦力?怎么测?

  生: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匀速运动,这样测的就是摩擦力的大小。.

  ④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理规律,适当地进行引导。⑤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继续追问如何改变木块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等。

  ⑥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14.[参考答案].

  (1)首先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并思考:放在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然后学生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教师演示实验:将水倒入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由固体压强猜想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师生实验,不仅了解液

  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而且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主动探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提问:发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2.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方向有关;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这个判断是否正确.还需要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合理的实验进行检验。这个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是压强计.大家结合压强计的实物和课本上的图片,说出它的构造。

  生回答:压强计主要由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着色液体)刻度板等组成。3.压强计是怎样工作的呢?

  谈示让学生观察: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还相平吗?按橡皮膜的手再用力些,U形管两边的液面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没有力作用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手按在橡皮膜上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有高度差。用力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总结:压强计能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和方向。压强计中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能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大,反映液体压强大;橡皮膜的朝向可以改变,便于比较水内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能反映出液体压强的方向。若橡皮膜朝下,表明它受到的液体压强方向向上。

  4.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认为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怎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①液体内部是不是处处有压强?

  学生实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位置处,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是不是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实验:改变橡皮膜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③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学生实验: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学生实验: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处处有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都相等;③同一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④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 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