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四——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8月2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答寨】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题及类型。A项,《观沧海》是曹操北征胜利归朝途中登山望海。感于祖国山河雄伟壮丽而作的一首四言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精神与豪迈的情怀。C项,《次北固山下》是诗人旅行江中看到冬末春初之景,即景生情而写的一首抒发飘泊羁旅情怀的五言律诗。D项,《天净沙·秋思》由多种景物并置组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游子思乡且倦于漂泊的愁楚之情。故A、C、D三项均属于写景抒情诗。B项.《江南逢李龟年》是诗人抚今思昔,感于世境离乱、年华不再、人情聚散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不属于写景抒情诗。故本题当选B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D项《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其余皆为泰戈尔的诗集。故本题当选D项。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体裁。A项,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小说,文章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不符合题干“散文”要求,故不合适。

  B项,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描绘花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C项,丰子恺的《山中避雨》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D项,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紫藤萝花启示作者由个人情感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故本题当选A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冬季的雪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秋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夏日荷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的是春日的儿童戏蝶之境。故本题当选B项。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B项,孟子确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万世师表”是后人对孔子的尊称。故本题当选B项。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B项是定语后置,“楚人有涉江者”意思为“楚国有个渡江的人”。C项是定语后置,“有吹洞箫者”是对“客”的补充描述。D项的意思是“铿然地发出声响的石头”,“有声”是对“石”的修饰,属于定语后置。A项“古之人不余欺也”是宾语前置,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故本题正确答案当选A项。

  7.【答案JB。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B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了夸张、对比、借代的修辞手法,没有用到比喻。故B项当选。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素养做了这样的界定:“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段文字所包含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有: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语文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环节,语文实践的过程与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全面提升能力的保障。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报考的过程.是通过长久的学习和积累形成的知识沉淀,而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进行语文学习的根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由浅入深、从低级向高级的连续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故C项说法有误,本题当选C项。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设计。题干中“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即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因此B项错误,当选。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中的导入环节。导人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这个导语是以一个详尽的故事导入,教师描述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虽然显得篇幅过长,但是可以增强真实感,更好地将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所以并不会影响讲解课堂后续内容。故B项说法错误,当选。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说法太过片面,而“说说校园里的春天”这一口语交际设计能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训练。故D项表述不当,本题当选D项。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导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本文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相暗合,又把握住“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但这样的导入只是体现“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偏离本文作者意图,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引导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故B项说法是偷换概念,有误。本题当选B项。

  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对“诗歌”学习的基本规定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分析得知,这位初中语文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脱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远远高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故A项说法错误,当选。

  14.【答案】D。解析:本是考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背影》是朱自清的文章,主要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父亲》是一首歌颂父亲的抒情歌,两个作品都是从歌颂亲情方面为出发点,达到情感共鸣,故选择D选项。

  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板书设计。板书时,注意留出空白让学生参与逻辑的推理、参与课文的解读、参与词句的提炼。故本题当选D项。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文中的“骗子”和“大臣”的表现上面,围绕骗子和大臣的表现,揭示他们各自的心态。但在这位老师的这节课上。他紧紧抓住了“皇帝”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枢纽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给课文加副标题的办法,感悟皇帝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充分揭示他“愚蠢、昏庸、无能、无知、不称职”的特点,可谓牵住了整篇课文的“牛鼻子”。而学生给课文加副标题的过程,恰恰也就是他们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对课文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所谓“启发、引导”,也就没有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先人为主”的干扰和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完全是基于自身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背景展开的,呈现出多维度的、开放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多元解读,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积累了足够的有用信息。从这节课后续的教学活动来看。这位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造成皇帝、官员、百姓上当受骗的原因以及那个小孩没有上当受骗的原因。在充分交流、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师生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皇帝、官员和百姓都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有私心,而那个小孩不上当受骗是因为他无私。能够得出这样比较一致的结论.既是源于前面的教学活动中展开的多元解读所奠定的基础,也正好说明了以多元解读为基础,在多元的碰撞融合中逐步走向一元是阅读教学应有的策略。

  17.【答案】

  第⑥段中的病句为: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即使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

  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我知道,你有灵性,多愁善感,在所难免,但你不孤单,因为你带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斓,你充实,你幸福。

  第⑦段中的错别字为“狼籍”中的“籍”;“苍桑”中的“苍”。应改为:“藉”“沧”。

  18.【参考答案】

  这是一曲对风的由衷赞歌。用第二人称“你”代指被描写对象——风,这样写如与风谈心,显示出与风的“亲密”。扣题紧,也便于抒发感情。

  文章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季节转换,线索分明。以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转换为线索,演绎出了风的唯美以及风给“我”的启迪。

  (2)适时引用,添彩增辉。适时引用诗词名句,是本文的亮点之一。文章的第二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诗词名句的引用,为整篇文章的描写和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

  (3)善用修辞,文采飞扬。本文是运用辞格的典范,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拈连、通感等辞格,使语言靓丽而有吸引力。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20.【参考答案】

  课堂导入方法:

  ①提问析题法;②悬念导入法;③故事、事例导入法;④游戏活动导入法;⑤歌谣、谜语导入法;⑥视听导入法。(从中选择五个作答即可)

  《济南的冬天》导入教学过程:

  ①教师激趣: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令呀?那么,冬天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你能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吗?

  ②学生先同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再集体交流。

  ③教师导入:是呀,冬天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等,而我国北方有一块“温暖”的宝地——济南,它在冬天里全然不是这样,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济南的冬天到底有着怎样的美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特有的美景。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下!(投影:有关济南冬天的几张图片)

  21.【参考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

  设计意图:

  新课标认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来获得,所以课堂落实双基依然是语文课堂的重点和要点。

  ②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设计意图:

  “没有背诵积累就没有语文”,学习名家之作就是想让学生积累和运用,让美文美篇能深入学生之心。用时皆能信手拈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②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促进写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目标让学生对写景的散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②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河山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新课改提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我想通过本文教学,让学生热爱济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①学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怎样去赏析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

试题推荐>>10套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 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