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三——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来源:233网校 2016年9月2日
导读: 2016年教师资格证备考最离不开的就是做题,下面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特整理了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希望帮助广大考生边做题边提高应试能力!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90%核心考点,立即试听>>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血缘亲情逐渐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题意,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2.【答案】A。解析: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

  3.【答案】A。解析:王安石认为生命的本源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A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故答案为A。

  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元代实行行省制;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秦代、西汉时实行郡县制;道州县制在唐代时实行。按照时序排列,本题选B项。

  5.【答案】C。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帝掌握决策权。

  6.【答案】C。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

  7.【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表明当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世界的1/3,故此中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D项正确。当时英国正进行工业革命,并且近代科技发达,英国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国,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故C项错误。

  8.【答案】C。解析:材料中“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并不能说明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政治变革促进经济繁荣,故B项错误;“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可以看出服饰引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

  9.【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光绪二十七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等信息可分析出,该侵华事件发生于光绪年间并占据北京,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外国军队并没有侵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咸丰年间。

  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公历一九~年十月十日产生的”事件是武昌起义,该起义使清政府政权土崩瓦解,故材料中,国民独立做“人”是指摆脱了清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封建束缚至今存在,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主共和观念,故D错误。

  11.【答案】B。解析:“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题干的时间是1918年,可知这一时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可知题干中的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自由、平等,B项正确。C、D项错误:A项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符,予以排除。

  1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的信息说明作者不赞同把反帝反封建斗争视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主导因素.故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符合题意。

  13.【答案】A。解析:材料中“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的信息说明马克思在这里赞扬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故本题选择A项。B、C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14.【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处理与亚洲周边国家问题时提出来的,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的外交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仇视封锁新中国,故A项应为其主要目的,B、D两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与时间不符;C项与提出背景不符。

  15.【答案】B。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60年。A项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问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共同体,它的成立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项亦可排除;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16.【答案】B。解析:日内瓦会议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议从而达成和平协议可知。

  17.【答案】C。解析: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不保护奴隶的地位和利益,因此①④正确。②属于中国儒学三纲五常的内容。③属于个人财产方面的内容,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与当时法律不符。

  18.【答案】A。解析:梭伦改革使根据财产的多寡划分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力越大。因此,材料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的决定因素还是在经济实力上。

  19.【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明显不对.内阁首相应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B项错误,政治统治中心是议会而非王室;D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答案为C项。

  20.【答案】B。解析: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革命派需要的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而((1787年宪法》却侧重保护政府的权力,这种变化明显说明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21.【答案】D。

  22.【答案】D。解析:余粮收集制是对农民的剥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后来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照顾了国家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3.【答案】C。解析:引文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一个好的德国人和好的欧洲人”可以看出阿登纳认为作为德国人也要为欧洲做出自己的贡献,故正确答案只能选B,阿登纳主动推动欧洲联合。

  25.【答案】A。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基本内容:首先,在雅典民主机构中,凌驾一切的是公民大会。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多重职能;其次,500人议事会是大会常设机构,10个主席团轮流值班,处理日常重大事务;再次,民众法庭是第三个重要民主机构,成员由30岁以上的公民通过抽签选举产生.负责审理绝大部分刑事和所有民事案件。为了避免以权谋私,10个民众法庭分别由抽签决定,判决则由每庭的500名审判员通过秘密投票产生,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即便再有权势的人物也不敢违背法庭的审判;最后,雅典还有多达数百人的各级具体主管部门,每个单位由10人组成,通常由10部落抽签产生。其中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重要的机构。

  历史局限:雅典民主政治虽较君主专制、贵族寡头制的基础广泛,但也只广泛到社会上一部分有血缘关系的同胞之间。其目的在于把公民集合成一个在国内享有特权、在国外控制附属国的统治阶级。因而,它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极盛的同时,又剥夺了本邦妇女参政的权利。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同近现代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它只能在一个小邦范围内实行.而且直接民主很容易滑人极端民主的泥沼。

  27.【参考答案】

  历史教师使用历史教科书的策略是:第一,清楚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教科书既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载体,是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第二,做好教材分析。首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其次,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再次,要认真研读教科书。对照课标、通读教材、专题研读和研究,对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进行对比研读,要研读每一节课的教材,同时做好学科知识的储备。第三,以教科书为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第四,需要注意到新课程下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要突破传统的唯教科书是用的模式。在使用历史教科书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形式教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8.【参考答案】

  第一,导向功能。通过历史教学评价引导教师采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诊断功能。通过历史教学评价探查学生进行新内容学习前的知识、能力准备情况。以便教师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

  第三,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通过历史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第四,教育功能。通过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全程的、多角度的评价,从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特点: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将帅临时委派,平时不能掌握军队。

  (2)变化:唐朝的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

  主要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失去经济基础。

  (3)继承了唐朝后期的募兵制度。但改变了唐朝后期兵将结合的方式。实行兵将分离。

  影响:防止兵变和地方军事割据,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的“积弱”现象。

  30.【参考答案】

  (1)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人感。

  启发性:创设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不足: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关系失调。教学活动停留在师生互动者居多,生生互动者少,师生互动当然必要,但师生活动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狭小。师生互动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到思想和体验的旋涡中去,许多学生处于旁听或陪坐的地位。该案例中学生就始终处于教师的引导下,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难点有以下三点:

  ①课前:确定主题、搜集资料;②课中:引导参与一情境创设一实践探索一成果交流;③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将教学主体定位为学生;体验活动的主题及内容应符合课程目标,切忌偏离主题;教师应促成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31.【参考答案】

  评价:关于课堂的导入艺术应当把握的关键就是六个字:“凝神、点题、起兴”。可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古今结合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改革专题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本模块教学的时代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历史教学中来。

  课堂导入的要求有:(1)趣味性;(2)新颖性;(3)启发性;(4)艺术性;(5)简短性。

  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学习原有的导入方法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了解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能从不同方面总结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条件。

  (3)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究殖民扩张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结合材料分析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培养阅读理解史料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4)充分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对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有更直观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得出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在学习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认识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各国殖民霸主地位的变化,树立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教学难点:全面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英国政治家沃尔特·雷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早在五百年前,为争夺对海洋的控制权,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等国就展开激烈争斗。演绎了一幕幕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剧,今天让我们回到500年前的欧洲,看看西方各国如何进行殖民霸权的角逐。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沃尔特·雷利的话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早期殖民霸权的角逐

  1.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结合自主学习,说一说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地区。

  教师:16世纪的西葡两国建立起以亚洲、非洲为主的东半球殖民帝国和以美洲为主的西半球殖民帝国,成为最早的海洋霸主。在殖民地进行赤裸裸的残酷掠夺以获得财富。然而两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将财富用于享乐和王朝战争,势力衰落,很快被荷兰取代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的荷兰

  教师请同学结合荷兰殖民扩张的地图,介绍荷兰殖民扩张的过程。

  教师: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够成为“海上马车夫”?

  学生给出观点,分别是:(1)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2)经济条件:有经商传统,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3)政治条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教师:就在荷兰人执17世纪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时。英法两国起来向其挑战。17世纪后半期,英荷间进行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

  3.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教师:英国是通过怎样的过程确立起殖民帝国地位的?

  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进行回答,教师对回答的内容予以点评,整理表格: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真模拟卷及答案三——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自此之后大国争霸的硝烟暂且平息,新航路开辟以来近四百年的殖民角逐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一面多棱镜来审视一下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早期殖民扩张的具体过程。

  (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学案中补充的材料进行充分的解读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回望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有大国的更替、有杀戮、有掠夺。它给我们今天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启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殖民扩张所产生影响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同时进行分析问题方法的指导。

  (三)殖民扩张历史带来的启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积极影响:获取大量的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增加原料供应,扩大世界市场的规模,推动美洲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影响:残酷的剥削和野蛮的掠夺给美洲原住民及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各国争夺霸权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竞争的意识,体会以史为鉴,在后续的发展中要学会借鉴各种文明的成果,来促进本国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事先准备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本课小结

  教师:近代史上欧洲主要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商业利益进行长期斗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优势最终问鼎殖民霸权。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不断拓展,殖民者不仅在殖民地输出输入资本与商品,也把欧洲的制度与文化带到新大陆,深刻地影响了新大陆的面貌。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正确看待欧洲国家的争夺霸权与殖民扩张,能兼顾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教师给出下列题目:1.试分析海洋与国家崛起的关系;2.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3.你怎么看黑奴贸易。要求从以上问题中任选其一,用200--300字进行论述。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深化对本课内容的认识。

试题推荐>>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考试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