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5)

来源:233网校 2014年3月7日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B【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6)
整体素质。
3.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永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l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ll.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4、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6)
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11、C【解析】海洋技术的两个标志技术是海水利用和深海开采。
12、C【解析】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系统科学地总结了16世纪末至l7世纪中叶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l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l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作者是宋应星。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
13、D【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药典是《唐本草》。《唐本草》分三部分文献记载,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
14、B【解析】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东方红”l号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时各国发射卫星的时间先后排列,中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15、D【解析】中国最大的丛书是清朝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16、B【解析】白居易在听琵琶女的演奏后,写下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这是艺术鉴赏效应中的共鸣。
17、D【解析】属于事实论据的是谚语。论据就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或者虚假性的判断。它是论证的基础和依据,它所要回答的是“用什么来论证”的问题。如上述两例中除论题之外的那些判断都是论据。论据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反映事实的判断为论据,一类是以反映理论的判断为论据。
18、A【解析】比较是指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间寻找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间寻找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即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
比较应遵循的原则有:(1)比较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2)比较要有一定的标准;(3)比较要依据客观事实或材料。
19、D【解析】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成一个整体加以考察,从对整体的认识而把握事物本质和整体特征的思维方法。
20、C【解析】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联结起来,或把个别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方法。
21、A【解析】“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指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传达给人的美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其遣词造句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而其他语言将无法完整地把诗歌的原意与境界表达出来,故第一空只能填“自豪”或“骄傲”;排除B、C。中国古典诗歌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临巨大阻碍,故第二空应填“遗憾”,而非“惭愧”。
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6)
物对题干观点构不成影响;B项反驳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直接削弱了专家的观点;C与题干论证无关,题干发现的是先秦的陶片;D项说明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可能是“另有他因”,但无法反驳雨水冲刷也是原因之一,削弱程度不如B项。
30、A【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最后一句即所要反驳的推论。A项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事业是有帮助的,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B项毕业院校不等同于专业学习,与题干推论无关;C项平均年收入不能等同于职业发展,也与题干推论无关;D项没有强调专业学习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A项。

同类试题推荐:

6套2014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及答案

2013年中学教师资格统考巅峰冲刺试题(2科)

10天掌握90%考点>>倒计时"教师资格统考"精准辅导,点睛课程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