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注册安全工程师 /触电事故要素

触电事故要素

触电事故要素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触电事故要素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注册安全工程师
授课老师:李天宇
所属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电气事故及危害/触电事故要素
所属版本:

触电事故要素介绍

一、电击

二、电伤
(1)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直接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烧伤。弧光放电时,熔化了的炽热金属飞溅出来还会造成烫伤。高压电弧和低压电弧都能造成严重烧伤。 
(2)电流灼伤是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越大,电流灼伤越严重。 
(3)皮肤金属化是电弧使金属熔化、气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造成的伤害。 
(4)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 
(5)电气机械性伤害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强烈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造成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6)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7 11:44:50

触电事故要素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人体阻抗与接触电压、皮肤状态、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下列关于人体阻抗影响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体阻抗与电流持续的时间无关
B . 人体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而增大
C . 人体阻抗与触电者个体特征有关
D . 人体阻抗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随着接触电压升高,人体阻抗急剧降低。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阻抗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人体阻抗也会降低。皮肤状态对人体阻抗的影响很大。人体阻抗还与个体特征有关。
A 选项:电流持续时间会影响人体阻抗,时间越长,人体阻抗因出汗等降低,A 错误。
B 选项:人体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而减小,B 错误。
C 选项:不同个体的皮肤状态、体质等个体特征会影响人体阻抗,C 正确。
D 选项:人体阻抗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 错误。

单选题 2.右图所示为某电力施工工地起重作业中发生的触电事故,起重机司机王某在操纵起重臂的时候不慎触碰到附近的10kV电线,电流通过起重臂及其机身金属外壳传导,导致司机王某触电,当场死亡。依据此次事故,可判定事故性质为(  )。
A . 低压直接接触电击
B . 高压直接接触电击
C . 高压间接接触电击
D . 低压间接接触电击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次事故发生电击是由于触碰到了10kV的高压电线,故属于高压接触电击,而直接接触电击指的是电气设备或线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人体触及了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所形成的电击。高压电线属于正常运行状态的电气线路。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

※解题思路:

单选题 3.数十至数百毫安的小电流通过人体短时间使人致命的最危险的原因是引起(     )。
A . 昏迷
B . 严重麻痹
C . 剧烈疼痛
D . 心室纤维性颤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导致昏迷,但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原因
选项B错误电流确实可以引起麻痹,但麻痹本身通常不会直接导致死亡
选项C错误剧烈疼痛也是电流通过人体时可能引起的症状之一,但它也不是最致命的原因
选项D正确数十至数百毫安的小电流通过人体短时间使人致命的最危险的原因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0次以上,但幅值很小,而且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如抢救不及时,数秒钟至数分钟将由诊断性死亡转为生物性死亡

单选题 4.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事先没有预兆通常发生在瞬息之间,但是一旦人体遭受电击后,防卫能力迅速降低。下列针对电流对人体的影响作用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仅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B . 小电流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麻痹和电休克
C . 型式纤维性颤动是在心电图上T波的前半部发生
D . 心室的纤维性颤动导致人瞬间休克死亡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错误,小电流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BD错误,小电流使人致命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纤维性颤动,发生心室的纤维性颤动,呼吸可能仍持续维持2~3min,但是血液已中断循环,最终由于大脑缺氧而急剧恶化。

单选题 5.电伤通常定义为电击能量形式转变为气体能量形式对人体的伤害,电工甲作业不慎被弧光放电直接击中,恢复后 体表附有烧伤后的大面积疤痕和淡绿色、灰褐色体表金属异物沉积。针对上述情景描述,下列定义正确的是()。
A . 疤痕属于电烙印后在接触面留下的永久性伤害
B . 体表金属异物沉积属于电弧烧伤
C . 上述事故同时表现表现出电弧烧伤、皮肤金属化
D . 电弧烧伤通常仅发生在高压导体的电弧放电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疤痕属于电弧烧伤后在接触面留下的永久性伤害、体表金属异物沉积属于皮肤金属化。电弧烧伤高压电弧和电压电弧都 能造成严重烧伤。

大咖讲解:触电事故要素

黄明峰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主要从事一级消防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等考试培训。
查看老师课程
李天宇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河北大学硕士毕业。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曾就职于大型研究设计院,担任项目主管并负责项目安全专篇设计及校审核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熟悉过程化设计、生产、检修维护中的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
查看老师课程
江慧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电气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电气火灾爆炸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电路事故。
一、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形态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态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了解: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人体内部伤害。由于电流对呼吸、心脏及神经系统的伤害,使人出现痉挛、呼吸窒息、心颤、心跳剧停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电伤是指电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如电弧烧伤等。
二、电气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火灾爆炸事故是源自电气引燃源(电火花和电弧;电气装置危险温度)的能量所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
三、雷击事故
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正、负电荷形态的能量,在强烈放电时造成的事故。
四、静电事故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态的电能造成的事故。
五、电磁辐射事故
电磁辐射事故是由电磁波形态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六、电路事故
电路事故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或电气元件损坏等电路故障发展所造成的事故。断线、短路、接地、漏电、突然停电、误合闸送电、电气设备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路故障得不到控制即可发展成为事故。
高频

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绝缘、屏护、间距等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触及正常带电体,触及方式:
1.身体部位直接触及—手触及金属导体
2.通过导体材料间接触及—螺丝刀操作不慎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接地、接零、等电位连接等属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触及意外带电体,触及方式:
1.身体部位直接触及
2.通过导体材料间接触及

高频

单线电击、两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线电击、两线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
单线电击是人体站在导电性地面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带电导体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
两线电击是不接地状态的人体某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个导体时由接触电压造成的电击。其危险程度主要决定于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
跨步电压电击是人体进入地面带电的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的跨步电压造成的电击。

高频

电伤

按照电流转换成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不同形式,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伤害。
(1)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同时,熔化的炽热金属飞溅出来还会造成烫伤。
(2)电流灼伤是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
(3)皮肤金属化是电弧使金属熔化、气化,微粒渗入皮肤。
(4)电烙印是电流通过人体后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黑色素沉积、表皮变黑变硬—区分于灼伤疤痕)
(5)电气机械性伤害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强烈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造成的机体断裂骨折。(区分于二次机械伤害)
(6)电光眼是弧光放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高频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对人体作用的生理反应-室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大小的影响
按照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将通过人体的电流划分为三个阈值。
(1)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的使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生理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加剧,可能导致摔倒、坠落等二次事故。
(2)摆脱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该概率下的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体可以忍受但一般尚不致造成严重后果的极限。
(3)室颤电流(长50短500)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mA;
当电流持续时间短于心脏跳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0mA。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
电击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电击危险性越大。
3)电流途径的影响
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左手至胸部途径的心脏电流系数为1.5,是最危险的途径。
4)电流种类的影响
5)个体特征的影响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为男性的2/3,儿童遭受电击后的危险性较大。

高频

人体阻抗

在干燥条件下,当接触电压在100~220V范围内时,人体电阻大致上在2000~3000Ω之间。

皮肤状态对人体电阻的影响很大。如皮肤长时间湿润,则角质层变得松软而饱含水分,皮肤电阻几乎消失。大量出汗后,人体电阻明显降低。金属粉、煤粉等导电性物质污染皮肤,乃至渗入汗腺也会大大降低人体电阻。角质层或表皮破损,也会明显降低人体电阻。

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电阻由于出汗等原因而下降。

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时,人体电阻也会降低。

此外,人体电阻还与个体特征有关。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