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注册安全工程师 /雷电防护技术

雷电防护技术

雷电防护技术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雷电防护技术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注册安全工程师
授课老师:黄明峰
所属科目:安全生产技术基础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四节 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雷电防护技术
所属版本:

雷电防护技术介绍

一、雷电防护技术
(一)雷电概要
1.雷电种类 

2.雷电的危害 
1)火灾和爆炸 2)触电3)设备和设施毁坏 4)大规模停电 
3. 防雷分类 


三类防雷建筑物速记口诀 
一类:爆炸、巨大破坏 
二类:①国家、大型、甲级, ②爆炸、破坏小 ③露天气罐、油罐。 
三类:省级 
(二)防雷装置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主要指防雷等电位连接及防雷间距。 


 (三)防雷技术 
1. 直击雷防护 
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装卸油台、露天油罐、露天储气罐),35kV及以上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变电站等也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严禁在装有避雷针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利用照明灯塔作独立避雷针支柱时,照明电源线必须采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铁管,并埋入地下(水平长度10m以上)。 
附设避雷针是装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面上的避雷针,接闪器均应相互连接,并与建筑物金属结构连接;其接地装置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宜沿建筑物或构筑物四周敷设。露天装设的有爆炸危险的金属储罐和工艺装置,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允许不再装设接闪器,但必须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距离不应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2. 二次放电防护 
防雷装置承受雷击时,其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呈现很高的冲击电压,可能击穿与邻近的导体之间的绝缘,造成二次放电。 
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接,即进行等电位连接。 
3. 感应雷防护 
电力系统中应采取雷电感应防护措施;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也应采取。 
防止静电感应,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屋面结构钢筋连接成闭合回路。 
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电缆相距不到100mm时,须用金属线每30m跨接;交叉相距不到100mm时,也跨接。接头、弯头、阀门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也应用金属线跨接。 
4. 雷电冲击波防护 
(1)全线直接埋地电缆的,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 
(2)架空线转电缆供电,连接处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并接地。 
(3)架空线供电者,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一起接地。 
(4)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引下线时,应穿金属管或屏蔽,并接地,或装设避雷器、放电间隙。 
5. 电涌防护 
电涌防护指对室内浪涌电压的防护。方法是在配电箱或开关箱内安装电涌保护器。 
6. 电磁脉冲防护 
电磁脉冲防护的基本方法是将建筑物所有正常时不带电的导体进行充分的等电位连接,并予以接地。同时,在配电箱或开关箱内安装电涌保护器。 
7. 人身防雷 
尽量减少外出,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离开凸起地段,广阔平整区域,电力设施、线路、金属构件,孤立高耸建筑、树木,无防护的小建筑,停止高处作业,不应持有金属器具。距墙壁、树干8m以外,距线路、设备1.5m以上。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7 11:45:00

雷电防护技术考点试题

多选题 1.防雷的分类是指建筑物按照其重要性、生产性质、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分类。下列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的是(  )。
A . 火药制造车间及乙炔站
B . 省级档案馆
C . 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D .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的场所,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
E . 甲级大型体育馆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火药制造车间及乙炔站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因为它们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且一旦发生雷击可能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
选项B错误省级档案馆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小于或等于0.05次/a。
选项C错误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也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爆炸危险性。
选项D正确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的场所,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这类建筑物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因为虽然存在一定的爆炸危险,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
选项E正确甲级大型体育馆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因为它属于国际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解题思路:防雷建筑物分类

多选题 2.某家具企业喷漆工段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喷漆工段利用引风机设置为常负压工区设在厂房东南侧靠外墙处并采用防爆墙和其他工段实现有效隔断,限制爆炸冲击波在室内的蔓延扩散。喷漆工段现有甲苯、喷涂料(均属于甲类易燃类液体)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限制爆炸性介质含量,但作业面仍周期性出现爆炸性薄雾。针对上述情景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爆炸性液体环境,划分为爆炸性1区
B . 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C . 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D . 严禁使用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
E . 按照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滚球半径应按照45m确定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喷漆工段存在甲苯、喷涂料等甲类易燃液体,作业面周期性出现爆炸性薄雾,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划分为爆炸性1区
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喷漆工段属于易燃液体储存和使用的场所,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这类场所通常被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选项D错误。题目中提到喷漆工段设在厂房东南侧靠外墙处,并采用防爆墙与其他工段隔断。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可以使用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
选项E正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为45米

单选题 3.夏季触电事故多发与天气炎热、多雨、潮湿等因素有关,易构成电流回路。下列导致触电事故的原因中,不属于夏季触电事故主要原因的是(   )。
A . 雷电多发
B . 地面导电性增强
C . 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
D . 电气设备未作保护接地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题干已经明确夏季触电事故多与天气炎热、多雨、潮湿等外界因素有关,因此选项A、选项B、选项C均属于导致触电的外界因素。
选项D,电气设备未作保护接地属于电气设备本身的缺陷所致。

单选题 4.雷电具有电属性、热属性和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依照建筑物政治经济价值、危险性情况划分防雷建筑物分类并据此设置防雷设施是建筑防雷的基础要求。机加工车间的烘干工段是最危险的工作区间,采用循环热风烘干工艺区间一直存在爆炸性蒸汽但通过空间隔离、防爆墙分割确保上述区间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等级。针对上述车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属于爆炸性0区,但归类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B .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滚球半径45m
C . 采用避雷网作为接闪器,避雷网网格≤5×5mm或≤6×4mm
D . 采用金属屋面做接闪器,金属板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属于爆炸性0区,归类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保护范围,滚球半径30m;采用避雷网作为接闪器,避雷网网格≤5×5 mm或≤6×4 mm;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得采用金属屋面做接闪器。

单选题 5.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     )确定。
A . 经验值
B . 滚球法
C . 测量法
D . 目测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滚球法:适用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想一个特定直径的球体沿地面由远及近向被保护设施滚动,当该球体触及接闪器或其引下线时,球面线即为保护范围的轮廓线。滚球的半径根据防雷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②折线法:适用于电力装置的防雷保护。将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范围的轮廓看作是折线,折点在避雷针或避雷线高度的1/2处。
题目中问的是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哪种方法确定,根据上述内容,对于建筑物,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滚球法

大咖讲解:雷电防护技术

黄明峰
一级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主要从事一级消防工程师、中级安全工程师等考试培训。
查看老师课程
李天宇
注册安全工程师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消防工程师
河北大学硕士毕业。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曾就职于大型研究设计院,担任项目主管并负责项目安全专篇设计及校审核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熟悉过程化设计、生产、检修维护中的安全隐患及应急预案。
查看老师课程
江慧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静电防护技术

(一)静电产生、影响与特点 
1.静电产生 
静电产生方式: 
①接触-分离起电
②感应起电
③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剧烈晃动等过程中会产生静电。 
易产生静电的生产过程: 
(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固体在压力下接触而后分离。 
(2)粉体物料筛分、过滤、输送、干燥,悬浮粉尘高速运动。 
(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和飞溅。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高速流动和由管口喷出。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固体,电阻率1×107Ω·m以下者,不容易积累静电;电阻率1×109Ω·m 以上者,容易积累静电。 液体,电阻率1×108Ω·m以下者,不容易积累静电;电阻率1×1010Ω·m左右,最易产生静电;电阻率 1×1013Ω·m以上者,反而不易积累静电。 杂质对静电有很大的影响。静电的产生取决于所含杂质的成分。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强静电的趋势。 
(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接触面积越大,双电层正、负电荷越多,产生的静电越多。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分离强度,产生较多静电。平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位移比三角皮带大,产生的静电也比较强烈。过滤器会大大增加接触和分离程度,可能使液体静电电压增加十几倍到100倍以上。 
(3)环境条件的影响 
随着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凝成薄薄的水膜,并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绝缘体析出的电解质,使绝缘体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泄漏。空气湿度降低,很多绝缘体表面电阻率升高,泄漏变慢,从而容易积累危险静电。由于空气湿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以致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加剧静电的产生。导电性材料接地在很多情况下能加强静电的泄放,减少静电的积累。 
3.静电特点 
(1)静电电压高 
固体静电可达20×104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一万多伏,人体静电也可达一万多伏。 
(2)静电泄露慢 
静电泄漏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绝缘体表面,即表面电阻;一条是内部,即体积电阻。电阻率越高泄漏时间越长,例如橡胶的静电20min后才泄漏一半。 
(3)多种放电形式 
①电晕放电 
②刷形放电 
③火花放电 
④云形放电 

(二)静电危害与防治 
1. 静电的危害 
(1)爆炸和火灾(2)静电电击(3)妨碍生产
2.静电防护措施 

高频

直击雷、感应雷、球雷

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冲击波(闪电电涌)。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空间产生辐射电磁波。

高频

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

危害

主要内容

火灾和爆炸

直击雷放电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球雷侵入可引起火灾;

数百万伏乃至更高的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导致短路可能引起火灾。

触电

二次放电可能造成电击;

数十至数百千安雷电流入地下,产生极高对地电压导致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电击。

设备和设施毁坏

可毁坏发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

大规模停电

毁坏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

 

高频

防雷建筑分类

考点二、 防雷分类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爆轰,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具有0 区、20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具有1区、21 区爆炸危险场所,且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国家级的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展览馆,大型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大型港口客运站,大型旅游建筑,国宾馆,大型城市的重要动力设施。

(3)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

(4)国际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6)具有1 区、21 区爆炸危险场所,但电火花引起爆炸或不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7)具有2 区、2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有爆炸危险的露天气罐和油罐。

(9)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省、部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 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工业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省级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省、部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小于或等于0.25 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工业建筑物。

(4)年平均雷暴日15d/a以上地区,高度15m及15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d/a及15d/a以下地区,高度20m及20m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高耸的建筑物。

 

高频

防雷装置

考点三、防雷装置

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主要指防雷等电位连接及防雷间距。

接闪器

避雷针(接闪杆)、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建筑物的金属屋面等(针、线、网、带只针对直击雷)。

避雷线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

用金属屋面作接闪器时,金属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接闪器焊接处应涂防腐漆。接闪器截面锈蚀30%以上时应予更换。

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

避雷器装设在被保护设施的引入端。正常时处在不通的状态;出现雷击过电压时,击穿放电,切断过电压,发挥保护作用;过电压终止后,迅速恢复不通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电涌保护器就是低压阀型避雷器。无论哪种电涌保护器,无冲击波时都表现为高阻抗,冲击到来时急剧转变为低阻抗

引下线

引下线截面锈蚀30%以上者也应予以更换。

防雷接地装置

防雷接地电阻一般指冲击接地电阻。独立避雷针的冲击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Ω;附设接闪器每一引下线一般也不应大于10Ω,但对于不太重要的第三类建筑物可放宽至30Ω。

 

高频

静电产生、影响与特点

1.静电产生
最常见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感应起电也是较常见的起电方式。
2.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容易得失电子,而且电阻率很高的材料(绝缘材料)才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生产中常见的乙烯、丙烷、丁烷、原油、汽油、轻油、苯、甲苯、二甲苯、硫酸、橡胶、赛璐珞、塑料等(有机材料)都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杂质对静电有很大的影响。
电阻率高的材料=绝缘材料
电阻率低的材料=导体材料(铜、铝、铁)
2)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同种工况条件)接触面积越大,产生的静电越多。接触压力越大或摩擦越强烈,会增加电荷分离强度,产生较多静电。平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滑动位移比三角皮带大,产生的静电也比较强烈。
3)环境条件的影响
湿度对静电泄漏的影响很大。随着湿度增加,绝缘体表面凝成薄薄的水膜,并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绝缘体析出的电解质,使绝缘体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泄漏。

高频

静电的危害

1)爆炸和火灾
电压高容易发生放电,静电火花可成为易燃易爆物质的点火源。
2)静电电击
静电电击是静电放电造成的瞬间冲击性的电击,静电电击不会使人致命。但可导致造成二次事故。
3)妨碍生产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高频

静电防护措施

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
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
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工艺控制
工艺控制是从材料的选用、摩擦速度或流速的限制、静电松弛过程的增强、附加静电消除等措施,限制和避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在液体灌装、循环或搅拌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检测或测温操作。进行上述操作前,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溅射,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而且,其方向应有利于减轻容器底部积水或沉淀物搅动;装油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以减少附加静电。
3)接地
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并予以接地,使其各部位与大地等电位。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1MΩ即可。
4)增湿
为防止大量带电,相对湿度应在50%以上,应当注意,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5)抗静电添加剂
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漏,消除静电的危险。
6)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