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人的行为模式主要分为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这两种模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的行为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定义:这种模式主要从生理学的角度描述人的行为性质及其关系。它包括外部刺激、肌体感受、大脑判断和行为反应等环节。
特点:相同的外部刺激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安全行为,而相同的安全行为也可能来自不同的外部刺激。例如,同样是听到危险信号,有的人会积极寻找原因并排除险情,有的人则会逃离现场。
应用:通过理解生理学意义的行为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安全警示系统,提高员工对危险信号的敏感度,减少人为失误。
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
定义:这种模式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描述人的行为性质及其关系。它关注人的需要、动机、目标等因素。
特点:人的行为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支配,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人的安全行为。
应用:通过理解社会学意义的行为模式,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等,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两种行为模式的综合应用,企业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预防事故,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考点:人的行为模式
考点练习题:
1、某企业大修期间,电工张某不慎触电身亡,经调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张某人为将带电线路当成了不带电线路进行作业。据了解,事发前张某已经连续工作了12h,本人感觉已非常疲劳。张某的人为失误属于( )。
A. 感知差错
B. 判断、决策差错
C. 行为差错
D. 心理差错
2、某化工企业在年底的表彰大会上,安全科长上台进行年终总结讲话,在对照稿件宣读时,由于电压不稳,现场照明忽明忽暗,造成安全科长在朗读时,读错了几个关键数字,造成安全科长失误的原因是()。
A. 感知差错
B. 判断、决策差错
C. 行为差错
D. 记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