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知识库 > 安全生产管理

生产性毒物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来源:233网校 2025-05-27 09:23:45
导读:了解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于预防职业中毒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生产性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

生产性毒物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生产性毒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主要包括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具体如下:

呼吸道:这是最常见的途径。生产性毒物通过呼吸进入肺泡,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例如,吸入高浓度的氯气会导致胸闷、憋气、剧烈咳嗽等症状。

皮肤吸收:某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表皮或汗腺、毛囊等途径进入体内。例如,有机溶剂如苯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导致慢性中毒。

消化道:虽然较少见,但误食或吞入有毒物质也会导致中毒。例如,误食氰化物会在口腔中经黏膜吸收,迅速引起中毒反应。

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毒物,其毒性作用的速度和严重程度也不同。呼吸道吸入的毒物通常作用迅速且毒性较大,而皮肤吸收和消化道摄入的毒物则相对缓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穿戴防护服和手套,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以减少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考点试题:

1、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下列关于毒物危害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减小

B. 同等剂量下的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C. 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正比

D. 氮气是一种无毒的惰性气体,不会产生危害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A选项错误: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B选项正确: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C选项错误: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D选项错误: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时,吸人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石油化工行业,用氮气的作业场所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发生氮气窒息的危险,危害性很大。

插入模块
相关阅读 生产性毒物

添加安全工程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