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条件下接触生物性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发的职业病。这些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和传染病媒介物。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目前我国将炭疽病、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和莱姆病列为法定职业病。
具体来说:
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高危人群包括牧场工人、屠宰工、剪毛工、搬运工、皮革厂工人、毛纺工、缝皮工及兽医等。炭疽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3天,最短仅为12小时。临床分为皮肤型、肺型、肠型三种,且可继发败血症型、脑膜炎型。
森林脑炎: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见于从事森林工作的人员,如森林调查队员、林业工人、筑路工等。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月上旬开始,6月上中旬达高峰,7月后则多散发。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以瘫痪、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为主。
了解这些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的定义及其常见类型,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劳动者接触有害生物因素的风险,从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考试科目:安全生产管理
科目知识点:生物因素
考点试题:
1、王某进入位于东北林区的某公司种羊场务工。2022年3月15日。王某不慎滑倒,被羊圈中的杂物刺伤左手拇指背部皮肤,伤口逐渐发展为水泡,当日经医院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王某所得的职业病最可能是( )。
A. 森林脑炎
B. 布鲁氏菌病
C. 莱姆病
D. 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