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初级经济师 > 知识库 > 初级《经济基础》

初级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构成及作用解析

来源:233网校 2025-09-26 10:47:53
导读:本文深入剖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核心要素,通过实例解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初级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构成及作用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2024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这一矛盾主要体现为两对核心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动态平衡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农业活力),社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反之,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如计划经济时代部分领域僵化体制),必然引发制度变革。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上层建筑通过法律、政策等手段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上层建筑),而《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参见教材第二十九章)又为市场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形成正向循环。

三、矛盾运动在当代的实践体现

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现实映射:

  1. 技术革新引发生产关系调整(如数字经济催生新型就业形态)
  2. 上层建筑主动变革适应经济基础(如《反垄断法》修订规范平台经济)
  3. 矛盾解决推动社会进步(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

经典案例: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从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三权分置)完整展现了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农业技术进步)→生产关系(土地经营方式变革)→上层建筑(《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的递进式演进,印证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轨迹。

掌握这一规律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参见教材第二十八章行政法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是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根基。

科目: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相关阅读

添加经济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经济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经济师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