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根据《经济基础知识(初级)》教材核心观点,商品经济的产生需满足以下三个根本条件:
-
社会分工深化: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不同生产领域和行业分工日益细化,劳动者的专业化程度增强。如我国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分工,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
生产资料私有制或多元化所有制:当生产资料掌握在不同经济主体手中时,商品交换成为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立法法》规定的行政法规制定权限划分,实质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法律调整。
-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通过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等市场参数调节资源配置,如我国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中强调的财政资源配置效能提升,本质上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现代体现。
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经三个重要阶段:
- 简单商品流通阶段(以物易物到货币媒介)
-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资本积累推动规模化生产)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结合)
与自然经济相比,商品经济具有本质区别: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生产目的是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商品经济则以交换为目的,生产活动通过市场实现价值转化。当前我国推行的涉外经济管理政策,正是商品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现代实践。
科目: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考点:(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