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考点解析
(二)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介绍
1、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构成
|
积累基金 |
积累基金: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在积累基金中,扩大生产基金是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比重较大。 |
|
消费基金 |
消费基金: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 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比例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 ①社会消费基金: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 ②个人消费基金: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 |
2、社会主义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关系
(1)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重要比例关系。
(2)作用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消费基金主要用于满足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需要,代表了劳动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两者在根本上是相统一的。
(3)在国民收入总量中,积累与消费此长彼消,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
3、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关系的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就是要安排两者的最优比例,总的说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式。积累基金主要是用于基本建设,它的数量和构成,必须和社会能够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数量和构成相适应。消费基金主要是用于个人消费,它的数量和构成必须和社会能够提供的消费资料数量和构成相适应。
③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
积累基金中的生产性积累,主要用于生产性基本建设;非生产性积累,主要用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积累基金较多地用于生产性基本建设是必要的,但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也必须相应增加,因为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比如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和商业设施以及居民住宅等,不仅是人民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所必需的。
④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社会主义基金主要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其中C项社会后备基金属于积累基金;而消费基金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所以不选D。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个人消费基金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构成。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 |
又称国民总收入,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1、含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2、表现形态: (1)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 (3)产品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
|
关系 |
(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2)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
|
|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
全民所有制企业 |
(1)以税金或利润形式按规定上缴国家,作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使用; (2)以企业基金的形式留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生产、举办集体福利事业和奖励先进职工; (3)以工资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
|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
(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 (2)以合作事业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 (3)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 (4)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 |
|
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等 |
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
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分配
|
再分配 |
内容 |
|
原因 |
①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 |
|
途径 |
①国家财政收支。社会主义财政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包括筹集资金(税收和利润上缴形成财政收入)和供应资金(再分配)两个方面。 ②银行信贷:存贷款活动本身;差别利率(包括存款与贷款利息率的差别、不同项目不同条件下的贷款利息率差别)。 ③劳务费用的支付。 ④价格体系。 |
|
社会保障制度 |
内容 |
|
概念 |
社会保障制度: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困难的公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
|
内容 |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方式。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总和,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 |
|
改革与完善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新的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 |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免费听
葛广宇
记忆魔术师
主讲: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副教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在读、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职称。擅长以案例、关键词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归纳总结关联考点考点,讲解细致,适合零基础考生,学员称其为“记忆魔术师”。

免费听
付子健
人力资源男神
主讲:三级理论知识,三级专业技能,初级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硕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10余年人力资源管理从业及教学经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讲师。

免费听
武小唐
知名高校经济学讲师
主讲:初级金融专业
曾担任知名高校经济学、金融学讲师。授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考点讲解简明扼要直中要点,课程讲解应试性强。

免费听
许睿
经济学硕士
主讲:初级工商管理
经济学硕士,多年行业从业经验,善于结合行业实例讲授知识点。
专业智能,高效提分
章节练习
章节专项突破
进入做题
精选试题
省时高效精选
进入做题
模拟考场
海量题免费做
进入做题
考前点题
高效锁分72小时
进入做题
每日一练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入做题
历年真题
真题实战演练
进入做题
易错题
精选高频易错题
进入做题
模考大赛
同场闯关做题
进入做题
APP刷题神器
模考大赛
考点打卡
做题闯关

扫描二维码 下载233网校APP刷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