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方法上有何联系和区别?
[本题涉及第6,7,8,9章]
题目解析:
答:符合性测试主要测试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而实质性测试主要是交易和余额的详细(细节)测试及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应用的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这一类审计程序可取得证明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的证据。符合性测试的方法一般有①检查、②询问、③重新执行、④观察等4种;实质性测试的方法一般有交易和余额的详细(细节)测试及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应用的分析性复核程序两大类,6小种:即通过检查、观察、查询及函证、监盘、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对被审计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合理的基础。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联系:符合性测试为实质性测试打基础,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为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时间提供依据;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取决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具体联系如下:
1)测试内容一样,都是委托单位内部控制。
2)测试程序都要经过了解、测试、评价三个阶段。
3)测试方法都要用到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6点:
1)测试目的不同:前者是为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范围,时间;后者是为了对被审核单位内控制度发表审核意见。
2)测试范围不同,前者只对拟信赖的内控进行测试;后者视委托目的而定。
3)测试依据不同,前者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后者依据《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4)测试时间不同,前者和报表审计期间相同;后者视委托目的而定。
5)测试结果不同,前者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后者形成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6)内部控制审核要求被审核单位提供有关内控情况的书面声明,而符合性测试不需要。具体区别如下表1:
表1: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之比较表
区别点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
1、测试对象内部控制会计数据(余额、交易等)
2、测试目的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确定会计报表项目认定的公允性
3、程序性质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观察、检查、监盘、查询及函证、分析性复核、计算等
4、测试时间期中、期末为主期末、期后为主
5、实施要求选择进行必须进行
6、证据类别间接证据直接证据
7、程序种类同步、额外、计划符合性测试三种余额、交易、分析性测试三种
8、计量性质偏差率错报金额
9、测试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10、抽样类型属性抽样变量抽样
15、将表2资料填写完整
表2
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证据时应考虑的相关事项审计具体目标会计系统的目标
1.资产或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
2.是否有未入帐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
3.资产或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
4.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5.资产或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
6.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是否恰当
7.会计记录金额是否恰当
8.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恰当并前后一致
[本题涉及第6,8章]
题目解析:
表2
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证据时应考虑的相关事项审计具体目标会计系统的目标
1.资产或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真实性(1)确认并记录所有的真实的交易
2.是否有未入帐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完整性(2)及时且充分详细描述,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资产或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所有权
4.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权
5.资产或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估价(3)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6.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是否恰当截止(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7.会计记录金额是否恰当估价、机械准确性
8.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恰当并前后一致分类、披露(5)在会计报表中适当地表达交易和披露相关事项
注:会计系统的核心是处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