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模拟试题>审计模拟题

谭心怡整理07年CPA审计第七章试题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月16日

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某项目在报表中越重要,所需的证据就越多。
2、答案:D解析:分析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因而分析程序可以用来发现异常变动的项目、印证各项目的审计结果、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不能用以确定审计抽样应有的样本量。
3、答案:C解析:审计报告副本应保存10年。
4、答案:D解析:律师回函虽属于直接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但它与非诉讼事项毫无关联。
5、答案:B解析:函证在证实“已入账”的往来款项是否正确方面是强有力的。
6、答案:B解析: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7、答案:A解析:B属于已被取代的财务报告草稿,C属于对初步思考的记录,D属于重复的文件记录。按规定,通常不将这些内容包含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8、答案:D解析: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可靠。
9、答案:C解析:程序A有时是可以作的,但不是必需的;程序B谨慎过度,一般来说审计工作极少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程序C属于审计准则的要求;程序D中要求J公司人员在函证回函上签字认可并无必要。
10、答案:A解析:程序B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程序C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程序D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1、答案:B解析:分析程序属于实质性程序。在控制测试中一般不使用分析程序。
12、答案:A解析:记录“识别特征”的目的是在特征与所测试事项之间建立简捷的对应关系。由于陈华所测试的对象均为同一型号的K材料,故仅凭“材料型号”无法确定具体的采购业务,类似地,“供货单位”及“经办人员”均属于所测试事项的共性,均不能作为识别特征。
13、答案:C解析:C属于完成最终审计档案归整工作后的变动,注册会计师应按规定说明补充的理由以及所补充的工作底稿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14、答案:B解析: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15、答案:D解析:由于在保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前提下,控制审计成本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增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所必需的。但为了保证得出的审计结论、形成的审计意见是恰当的,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高低和难易程度作为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的理由,D不正确。
16、答案:A解析: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17、答案:C解析: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是属于注册会计师考虑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解析:对存货进行监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证实存货的“完整性”、“计价和分摊”、“存在”等相关认定。存货的期初余额要通过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采取相关的实质性程序来确认。存货计价审计的样本应着重选择余额较大且价格变动频繁的存货项目。2、答案:ACD解析:
3、答案:ABCD解析:检查书面文件和记录、重新计算、分析程序一般都可以用于分析相关项目的整体合理性。
4、答案:ABD解析:C错: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不能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D正确:原件证据的可靠性(与质量有关)高于复印件,质量越高,所需的证据可能越少。
5、答案:ABCD解析:命题本身就是解释性和总结性的。
6、答案:BD解析:A中银行印鉴的保管情况及C中按核定限额支付现金的规定均属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
7、答案:ABCD解析:
8、答案:AB解析:审计准则的规定。教材130页。
9、答案:ABD解析: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10、答案:BD解析:如果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则应将该结果作为重大事项。
11、答案:ABC解析:A:在出具了审计报告的情况下,审计工作底稿应在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归档;
B.C:如果完成了外勤审计工作而未能出具审计报告,归档期限为外勤工作实质完成后的60天内。
12、答案:ACD解析:由于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不能选择B。
13、答案:ACD解析:B审计过程记录属于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14、答案:ABC解析:D预算或预测属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数据。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归档后修改工作底稿,在对原记录信息不予删除(包括涂改、覆盖等方式)的前提下,可采用增加新信息的方式予以修改。
2、答案:×解析:从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十年。
3、答案:√解析:
4、答案:×解析:如果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高,注册会计师不能过多地依赖分析程序,应更多地依赖细节测试。
5、答案:√解析:当实际情况与合理的预期不一致时,常常意味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存在。
6、答案:×解析:自行复印无必要。果真自行复印,复印件与原件的核对更无必要。
7、答案:×解析: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注册会计师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8、答案:√解析:除了会计记录包含的信息以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函证回函、核对、计算等)。
9、答案:√解析: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某项审计证据不可靠,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10、答案:√解析:
11、答案:√解析:一般情况下,分析程序适宜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
12、答案:×解析:命题不正确。例如,审计计划作为审计证据无法证实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13、答案:×解析: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记录如果处理了矛盾或消除了不一致的情况,并不要求保留那些不正确的记录。
14、答案:×解析: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地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下列事项:(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3)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15、答案:√解析:由于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四、简答题
1、答案:(1)不能依赖。销货发票副本属被审计单位自己提供的,在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严重缺陷的情况,其可靠性较低,所以内部凭证不能依赖。如果该销货发票副本和向购货单位函证结果一致,则可靠性高一些。
(2)可以依赖。监盘客户的存货是注册会计师亲自实施的,证明力较强,其可靠程度一般不受内部控制的影响,但不能确定存货所有权归属及其价值情况。
(3)可以依赖。律师声明书属于被审计单位外部人员提供的,在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其证明力仍较强。
(4)不可依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是一种可靠性较低的证据。在内控具有严重缺陷时,它的可靠性更低。
(5)不可依赖会计记录属于被审计单位自己编制和记录的,在内控具有严重缺陷时,出现错弊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不可依赖。
(6)可以依赖。对行业成本变化趋势的分析,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取得的证据,这类证据在风控具有严重缺陷时,会显示重大的异常波动,更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关注。所以,这类证据也可以依赖。
2、答案:

3、答案: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