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模拟试题>审计模拟题

谭心怡整理07年CPA审计第八章试题

来源:233网校 2008年1月17日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对重要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较高、会计数据可靠性较低时,注册会计师不能过多地依赖分析程序。
2、答案:A解析:如果尚未调整的错报的汇总数已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必须考虑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很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的。
3、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时,应当包括:①已发现的错报;②通过抽样推断和分析程序估计的错报;该期后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因此不应包括在本期的错报的汇总数中。
4、答案:D解析:D是评估与账户余额、交易、列报认定层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考虑的因素。
5、答案:C解析:C属于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6、答案:A解析:公共目的审计业务不宜受制于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否则违背独立性。
7、答案:D解析: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可以降低固有风险,从而可以降低审计风险(A),并可能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C),从而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B)。由于“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并不涉及审计程序的改变,因此不能排除原程序的局限性。
8、答案:D解析:
A.B均属于“对事实的错报”,C属于推断误差。
9、答案:A解析:它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与审计项目组人员的情况无关。
10、答案:D解析:夕阳行业的固有风险更高。
11、答案:A解析:A属于总体审计策略。
12、答案:A解析:
13、答案:D解析: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其管理的资产并不代表其真实的资产规模。至于这种企业,净资产可能是一个适当的基准。
14、答案:D解析:负债通常难以代表企业的经营规模或经济实力,一般不宜将负债项目的金额作为判断重要性的基准。
15、答案:C解析:降低重要性水平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但无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
16、答案:D解析:重要性越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
17、答案:B解析:审计风险本来就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对所有账户余额、交易层来说,它是一个整体的、统一的概念。
18、答案:D解析:由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能一经确定,不能改变,A不正确;由于计划审计工作通常由项目负责人完成,事务所负责人审核批准,B不正确;由于小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简单,可以考虑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一起制定,而不是不制定总体审计策略,C不正确。
19、答案:C解析:由于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属于制定审计总体策略的内容,不能选择。
20、答案:D解析:新准则规定,如果对计划的修改涉及整个计划的各个方面,以及多个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为使整套审计工作底稿内容、脉络更清楚,此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重新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并保留原有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D不正确。
21、答案:C解析:在接受委托之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以书面方式允许前任注册会计师对其询问作出充分答复,但此时注册会计师不需要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只在接受委托后,如果需要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征得被审计单位同意,并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如果前任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的限制或存在法律诉讼的顾虑,决定不向后任注册会计师作出充分答复,前任注册会计师应当向后任注册会计师表明其答复是有限的,并说明原因。如果得到的答复是有限的或未得到答复,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接受委托。后任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其审计意见全部或部分地依赖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或工作。
22、答案:B解析: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并报更高级的人审核后实施。
23、答案:D解析: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尽可能选择稳定性较高的财务指标作为判断重要性的基准。在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任何一年的利润都不如剔除意外情况后的近三年平均净利润妥当。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上述ABCD都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使用的方法。
2、答案:BC解析:编制审计计划时运用重要性水平低于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的重要性水平,表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充分,也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降低,所以选项A和D不正确。
3、答案:ABD解析: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在审计开始后进行的。
4、答案:ABCD解析:
5、答案:AC解析: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在不考虑错报性质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或否定意见,至于是保留意见还是否定意见,由于汇总错报已经超过了报表层重要性水平,说明存在更多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注册会计师为了确认是发表保留意见还是发表否定意见,就应当扩大审计范围,以合理确信发现所有重大错报,降低审计风险。此外,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因此答案应当是AC两项。
6、答案:ABC解析:D是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7、答案:ABCD解析:
A.
B.C是明显的。D:认定层次重要性不能超过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8、答案:ABCD解析:
9、答案:BD解析:“推断”难免主观。注册会计师“考虑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时,应当包括推断的错报(B),但在“确定审计意见”时,不应依据推断的错报(C)。A中做法太过草率,应将推断的错报漏报查明;D是明显的。
10、答案:AB解析:
C.D均属于“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中“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11、答案:BD解析:因可容忍误差、审计证据的数量均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估计A与C将导致审计风险的降低而不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B中的控制风险及D中的固有风险均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同向变动关系。
12、答案:ABCD解析:准则规定。
13、答案:ABCD解析:准则规定。
14、答案:ABD解析:实际上,C应根据“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来确定。
15、答案:ABC解析:D中的“被审计单位”应改为“财务报表使用者”。
16、答案:ABC解析: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不仅可以降低检查风险及审计风险(A),而且可以证实汇总数中“推断”的部分是否属实:如属实,说明汇总数重要(B),如不属实,则可降低汇总数(C)。由于“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意味着继续使用原程序实施测试,因此不能排除原程序的局限性。
17、答案:ABD解析:无论是扩大原程序的实施范围,还是追加新的审计程序,均使实质性测试中获取的证据增加,这在降低检查风险及审计风险(A),以及证实或排除原推断的错报或漏报(B)方面均是有效的;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只能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降低(C错);如追加的程序能发现原程序未能发现的错报或漏报,则可证实原程序的局限性,否则可以排除株程序的局限性(D)。
18、答案:AD解析: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被审计单位而言,来自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可能是一个适当的基准;而对于收益不稳定的被审计单位或非盈利组织来说,选择税前利润或税后净利润作为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基准就不合适。
19、答案:BCD解析:由于重要性要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考虑,如果是舞弊,即使金额较小,注册会计师也有可能将其作为重要错报,因此不选择A。
20、答案:ABC解析: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与重要性相关的下列事项:(1)在审计中使用的重要性水平和可容忍错报包括对其所做的修改,以及确定和修改这些水平的依据;(2)与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相关的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情况;(3)注册会计师就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累积是否导致或不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所形成的结论,以及形成该结论的依据。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
2、答案:√解析:分析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报告阶段的使用是必须的,而在实施阶段的用途则是“任意选择”的,即可使用,也可不用,题目的用词为“可以”,正确。
3、答案:×解析: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如果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认定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说明审计范围受到重大限制,难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确定审计报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则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4、答案:√解析:
5、答案:√解析:
6、答案:√解析:因为独立编制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7、答案:√解析:
8、答案:√解析:具体审计计划是围绕审计程序展开的。
9、答案:√解析:实际上,只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相关的因素,不论外部的还是内部的因素,都将影响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0、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11、答案:√解析: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构成。降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或降低检查风险均可降低审计风险。
12、答案:×解析: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指导、监督、复该的安排应当反映在总体审计策略而不是具体审计计划中。
13、答案:×解析:审计风险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
14、答案:×解析: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发现的高估金额300万元进行估计,而不能根据尚未调整的高估数进行估计。如果根据后者进行估计,若甲公司全部调整了发现的错报(未调整错报金额为0),则应估计应收账款总体的错报为0,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甲公司对样本错报的调整并不影响未审部分中的错报。
15、答案:×解析:推断的情况表明错报、漏报汇总数既可能低于重要性,又可能超过重要性,在此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及追加审计程序两种措施,以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
16、答案:×解析:如果出现了命题中的情况,说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过高,至于检查风险,永远不应高于100%。
17、答案:×解析:在小型被审计单位审中,全部审计工作可能由一个很小的审计项目组执行,因此注册会计师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可以相对简单。
18、答案:√解析:在该情况下,再向治理层沟通比较浪费。
19、答案:×解析:无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高与低,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四、简答题
1、答案:
(一)计算过程如下: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重要性水平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少。
(二)陈华和周琳确定的应收票据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5%÷(100%×6%)=83.3%。在应收票据项目固有风险未知的情况下,处于谨慎性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应按100%的水平估计该项目的固有风险,这是因为:估计的固有风险水平越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这至多降低审计的效率,但不致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三)注册会计师应将各项目的审计风险水平确定在5%的水平上。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各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相应地,各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分别为:
应收账款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5%÷(20%×25%)=100%;
固定资产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5%÷(30%×90%)=18.5%
存货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5%÷(30%×40%)=41.7%
短期借款项目的可接受检查风险=5%÷(80%×90%)=6.9%
(四)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所需证据的数量如下:

解析:
2、答案:
(1)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除工资与上年度保持一致外,其他项目均有一定幅度增长。其中以折旧费增长幅度最大,可能是由于管理用固定资产有所增加;业务招待费上升20%要引起乙注册会计师的关注,检查是否超过规定限额,考虑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