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注册会计师>学习笔记>财务成本管理学习笔记

田明老师预测《财务管理》考点

来源:233网校 2006年9月11日
  这里要注意的是原材料由于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料的,所以分配原材料费用时,它的约当产量就等于它的投产产量450件。但是分配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时候,投产产量是450件,但是它的约当产量是440件,所以我想请大家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第十四章关于业绩评价,我想主要是从主观题的角度注意结合刚才的第十三章。假设这个部门作为一个利润中心,它的考核指标可控边际贡献和部门边际贡献分别怎么算。如果它作为一个小的投资中心,它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又如何计算,尤其算剩余收益时,资本成本应该指的是这个投资中心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也就是债务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这样自然就又涉及到第九章的内容。这是以上我跟大家所讲的我个人认为大家从主观题角度需要把握的。再一次强调以上观点是我个人观点,供大家去参考。
  主持人:谢谢田老师精彩讲解,请田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答题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田明:关于上了考场以后如何来答题,刚才我对去年的考试情况简要给大家做了一个分析,分析中我就有一个预测,今年的题量可能依然会很大,但是题不难。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绝大部分考生来讲,在答题过程中合理地分配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前面的客观题,也就是单选、多选和判断,总共是30个小题40分,我的观点应该在35分钟之内基本上把这些题目做完。也就是说要速战速决。当然提高速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准确程度。如果你实在达不到这个水平,如果很难在35分钟内完成,当然可以适当地延长到40分钟。
  第二类是计算题,我设想平均每个小题按照16分钟的时间来安排,这样5个小题正常情况下需要80分钟。80分钟加上第一类题35到40分钟,按40分钟来预测,前面两类题已经是两个小时了。
  后面的两个综合题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时间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紧张得。因为在综合题中,我们根据以往的惯例可以看处理,两个综合题中有一个题量会大一些,但是难度会小一些。主要是比较耗费时间。
  另外一个综合题题的难度有所提高,但是只要会做的话,在20分钟之内应该说能够顺利完成。所以我想前面客观题是40分钟,中间计算题是80分钟,最后的两个综合题是一个小时(60分钟),这是因人而异,应该灵活把握,但是提醒大家应该控制好时间,一定要注意,如果计算题中遇到个别题目不会做的话,可以适当放一放往下做。同时计算题和综合题时间紧张的话,应该是先做分值大的综合题,其中个别某一个比较费时间的计算题可以放在最后来作。但是我不提倡上来先做综合再做计算再做客观,应该是先做单选、多选、判断,然后是计算、综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分配时间。这是一点。
  第二点只要在考场上能够把我们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我一向的观点是100分题中,只要能够认真做答其中85分的试题,只要能够达到80%的准确程度就可以取得68分的水平,而且我们这个估计还是相对来讲比较保守的。所以主要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程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我的意见一定要求稳,不要求快。在保证准确程度的前提条件下再强调速度。其他的我想就没有特别跟大家关照的了。如果说需要关照的话,那就是判断题因为有倒扣分的,会做的、有把握的就做,不会做的不要勉强地去做。还有计算题和综合题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要分步骤来计算,不要列一个大的综合公式,一错都错了。如果分步来做的话,可以确保在前面步骤和结算结果正确前提下可以得到一部分分值,所以尽可能分步骤来做。
  主持人:下面请老师简单回答几位网友提出的问题。
  网友:在增加保险储备的情况下,计算相关总成本。缺货成本的计算中相关缺货量的计算中,如果给出各种概率下的需求量,要不要计算一个平均需求量再比较?是不是在已经告诉交货期和日平均需求量的情况下不用计算,没有告诉的时候需要计算。
  田明:这是关于增加保险储备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确定一下交货期内的平均供给量水平,也就是供应量水平是多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告诉交货期以及每日的平均需求量,就直接用交货期乘以每日平均需求量,这就是在交货期内的供给量水平。如果再额外地增加保险储备量的话,就等同于交货期内的供给量水平应该是交货期乘以每日平均需求量再加上保险储备量。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刚才您所谈到的,如果没有告诉交货期或者是没有告诉每日平均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题目中给出来的各种情况下的需求量,结合它的概率计算一个加权平均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个保险储备量来确定。
  网友:在非规模扩张型的项目投资时,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用新项目的筹资资本结构来计算还是用增加新项目后企业的新的资本结构来计算呢?
  田明:这也是很多考生朋友所问到的问题。在非规模扩张性投资项目中,新投资项目的折现率也就是站在实体角度来讲,这个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用的是新项目本身的加权平均成本,还是在考虑原有资本基础上追加筹资之后一个新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呢?我个人意见认为,既然我们现在是站在公司为投资主体的角度评价的一个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以及它的净现值的问题,现金流量是一个增量现金流量,对应的折现率就是指新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企业现有项目是毫无关系的。所以我的意见应该是根据新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来计算,而不考虑公司原有的资本。因为不同项目它的风险程度不同,怎样体现每个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呢?就拿项目本身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考察。
  网友:在投资项目中如果使用一台旧设备,折旧抵税作为相关现金流量,是以旧设备原来的帐面价值来提折旧,还是按照新价值来提折旧?
  田明:这个问题提的,临近考试了我觉得有点儿不够专业。根据原来的帐面价值还是根据它的新价值来提折旧,我想这个新价值,你可能讲的是指它的变现价值,在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中,教材的观点是用变现价值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在CPA考试中应该是以它的原来帐面价值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所以我们教材中强调的是以它的帐面价值作为计提折旧基础,而不能以变现价值作为计提折旧基础。变现价值仅仅是一个机会成本,而不是帐面的历史成本。
  网友:我对第十三章成本控制的计算和有关处理不是很清楚,请田老师对这个问题再做一个介绍。
  田明:有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处理方式我已经在前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得清楚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现在还不清楚的话,你如果是财考网的学员或者是购买了北大东奥书籍的,在他送大家的免费串讲中对这个问题我曾经展开讲过,我建议你去这两个网站去听一听,尤其是去财考网有关课件中听一听。限于时间关系我无法详细回答您的问题。
  主持人: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答疑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田明:各位朋友再见,祝大家考试成功!
相关阅读
精品课程

正在播放:会计核心考点解读

难度: 试听完整版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