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人力资源管理 > 人力实操 > 劳动关系

从热门事件“华为前员工被错抓251天”理清离职补偿

作者:233网校 2019-12-10 17:48:19
导读:N、N+1、2N、2N+1,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补偿代号你都理清楚了吗?

最近有一件很火爆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特别是HR小伙伴们都在关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华为员工李洪元2005年10月加入华为,职级15级,月薪9000元,从2008年开始成为了华为的持股员工,2018年1月从华为离职。离职的原因是:举报部门业务造假,被主管针对,称公司不和李洪元续签了。

根据劳动法,双方协商:2N+年终奖,共计50余万,但是实际李洪元只收到了2N的30余万元。于是李洪元在2018年11月27号,起诉了华为。对于这件事,华为向法院递交了一份1月22日部门会议纪要,称李洪元绩效不佳,不予发放年终奖,李洪元不认可这份会议纪要。然后在李洪元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于2018年12月16日被抓,之后警察告知李洪元因为涉嫌职务侵占被抓。在2019年4月16日,检察机关告诉李洪元是因为敲诈勒索30万被抓。于是李洪元第二天会见律师,让律师转告妻子,找到当天协商赔偿的录音,交到检察机关。最终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于2019年8月23日被释放,总共羁押251天。

文中提到了2N,实际上除了2N还有N、N+1、2N+1,不少HR因为搞不懂这些词到底怎么去运用,导致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本文帮助您理清离职补偿N、N+1、2N、2N+1,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经常听到的N、N+1、2N+1实际上就是劳动法离职经济补偿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

其中N=指劳动者在本企业里的工作年限,N年就要支付N个月的工资,N+1,其中的+1就是代通知金,提前30天通知就不用支付,如果没有提前30天通知,那么就需要支付这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然而并非所有的离职情况都会有+1,仅有一种法定情形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为N+1。

员工离职的34种形式与经济补偿计算对照表

34种离职补偿.png

重要知识点:

1、计算基数: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是按照应得工资计算,包括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即扣除五险一金、个税之前的工资)

2、《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指的是连续工作年限。如果劳动者中途离职又重新入职的,计算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从劳动者重新入职之日起计算,而不是把前后两段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举例:

1、小张在某公司工作了2年零7个月,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在不用支付代通知金的情况下,小张应该得的经济补偿是3个月(N)的工资;如果公司支付代通知金的,公司应支付小张4个月(N+1)的工资作为补偿;如果小张在该公司工作时间为2年零5个月,那么他得到的经济补偿可能是2.5个月(N+0.5)的工资。


相关推荐:

全国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资格查询入口

各省人力资源管理师查分时间及入口

2020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不知道怎么复习,没有把握通过考试?来233网校学习,233网校助你轻松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