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券
(1)定义:债权凭证,债券持有人与债券发行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
(2)债券因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和期限,其市场价格相对股票价格而言比较稳定,债券又称固定收益证券。
2.债券市场:债权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 将需要资金的政府机构或公司与资金盈余的投资者联系起来。
3.债券承销商:负责债券的发行与承销,他们在债券发行人和债券投资人之间起到金融中介作用。
4.债券发行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公司和企业
债券的种类
(1)按发行主体分类
政府债券:国债(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由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和地方政府自主发行的由地方政府负责偿还的债券)。
金融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券;特种金融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证券公司债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公司债券: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是股份公司,但有的国家也允许非股份制企业发行债券。
(2)按偿还期限分类: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3)按计息方式分类
固定利率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在偿还期内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和不变的面值。
浮动利率债券:与一个基准利率挂钩,票面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利差(可正可负)。即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利差
零息债券:期间不支付利息,而在到期日一次性支付利息和本金,一般其值为债券面值。
(4)按付息方式分类
息票债券:债券存续期内,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利率按期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的中、长期债券。
贴现债券:又称为无息票债券或零息债券,在发行时不规定利率,不附息票,折价发行,到期按债券面额兑付。
(5)按嵌入的条款分类
按嵌入的条款分类,债券可分为可赎回债券、可回售债券、可转换债券、通货膨胀联结债券和结构化债券等。
可赎回债券 |
①为发行人提供在到期前的特定时段以约定价格买回债券的权力。 ②赎回条款是保护债务人而非债权人的条款,对债权人不利。因此,和一个其他属性相同但没有赎回条的债券相比,可赎回债券的利息更高,以补偿债券持有者面临的债券提早被赎回的风险(赎回风险)。 |
可回售债券 |
为债券持有者提供在债券到期前的特定时段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 ①约定的价格称为回售价格,回售价格通常是债券的面值,可回售债券的受益人是持有者。 ②降低投资者的价格下跌风险,和普通债券相比,可回售债券的利息更低。 |
可转换债券 |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债券,它既包含了普通债券的特征,也包含了权益类证券特征。在一段时间后,持有者有权按约定的转换价格或转换比率将公司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股票。 |
通货膨胀联结债券 |
通货膨胀联结债券的面值(而不是票面利率)在每个支付日会根据某一消费价格指数调整来反映通货膨胀的变化。 |
结构化债券 |
资产证券化:以其他债券或贷款组成的资产池为支持,构建新型债券产品形式。 |
债券基金的特点
①会定期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但债券基金分配的收益有升有降,不固定。
②由一组不同的债券组成,收益率较难计算和预测。
③没有固定到期日,所承担的利率风险将取决于所持有的债券的平均到期日。
1.有保证债券
(1)受偿级别——依次递减
①第一抵押权债券(实体资产)或有限留置权债券(房屋、专利、品牌)
②第二、三抵押权债券
(2)保证的形式:抵押债券、质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2.无保证债券。按照受偿书序分为:
(1)优先无保证债券(公司债的主要形式)
(2)优先次级债券
(3)次级债券
(4)劣后次级债券
(1)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债券的信用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未按照契约的规定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债券评级是反映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指标。
(2)利率风险:利率变动引起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债券的价格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降;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
(3)通货膨胀风险:通胀使得物价上涨,持有者获得的利息和本金的购买力下降。
(4)流动性风险:未到期债券的持有者无法以市值,而只能以明显低于市值的价格变现债券形成的投资风险。交易不活跃的债券通常有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5)再投资风险:市场利率下行时,附息债券收回的利息或者提前于到期日收回的本金只能以低于原债券到期收益率的利率水平再投资于相同属性的债券而产生的风险。
(6)提前赎回风险(回购风险):在市场利率下降时执行提前赎回条款,投资者只好将收益和本金再投资于其他利率更低的债券,导致再投资风险。
1.以柜台市场为主(1988--1991年)
初级阶段,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以柜台市场为主。
2.以交易所市场为主(1992--2000年)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国债逐步进入了交易所交易。
1997年6月16日全国银行间市场正式运行。
3.以银行间市场为主(2001年至今)
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为主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