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一新建商场大楼,建筑面积 88000 ㎡,地上 23 层,地下 3 层。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变形测量的等级为一级,基坑挖土深度为 8m,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 8m, 采用灌注桩排桩+内支撑支护体系,截水帷幕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局部采用高压旋喷桩补强,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拟建大楼紧邻某国家级研究所实验楼,内置精密仪器需重点保护,基坑工程施工后,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方案部分内容如下: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从基坑工程施工后开始,直至土方开挖完成为止。监测点仅布置在基坑周边阳角处,观测点间距 25m,且每侧边设置 2 个监测点,水平、垂直观测点共用同一点。
基坑支护部分方案如下:水泥土搅拌桩与灌注桩排桩间的净距 250mm,先施工高压旋喷截水帷幕,再施工灌注桩,灌注桩桩顶泛浆高度为 0.6m。该工程桩设计为端承型桩,混凝土强度为 C30,部分施工过程如下:下完钢筋笼后进行二次清孔,清孔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为 80mm,进行清孔质量检验后随即浇筑水下混凝土,桩身混凝土强度按设计强度等级配置,浇筑至设计标高,充盈系数为 1。待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达到 20Mpa时,采用低应变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土方回填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了排水系统、辗迹重叠程度等,土方回填部分方案如下:
1) 土料要求:回填土主要采用符合回填要求的原土回填,不足部分采用有机质 6%的土回填;
2) 填土应从场地高处开始,由上而下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3) 填方先回填建筑物东侧土方到设计标高,再回填西侧土方并进行夯实;
4) 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每层虚铺厚度,并采用振动压实机压实,每层压实 2 遍;
填充墙砌体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专用小砌块砂浆砌筑,现场检查中发现:进场的小砌块产品期达到 21d 后开始砌筑施工;砌筑时将小砌块的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 填充墙砌筑 7d 后进行顶砌施工;为施工方便,在部分墙体上留置了净宽度为 1.2m 的临时施工洞口,监理工程师要求对错误之处进行整改。
完工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竣工验收,监理、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
【问题】
1.指出基坑监测方案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2.指出基坑支护部分方案及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低应变判定桩身完整性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说明理由。钻芯法开始时间应满足的要求?
3.指出土方回填方案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4.针对背景材料中填充墙砌体施工的不妥之处,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5.竣工验收组织是否妥当,若不妥当,请说明正确做法?还应有哪些人员参加竣工验收。
1.不妥之处一:基坑工程施工后,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理由: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不妥之处二: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从基坑工程施工后开始,直至土方开挖完成为止。
理由:基坑工程监测工作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不妥之三:监测点仅布置在基坑周边阳角处;
理由:基坑围护墙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应设点,拟建大楼紧邻某国家级研究所实验楼,内置精密仪器需重点保护,应在该实验楼处设变形监测点。
不妥之四:观测点间距 25m,且每侧边设置 2 个监测点;
理由:观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 3 个监测点。
2.(1)不妥之处一:水泥土搅拌桩与灌注桩排桩间的净距 250mm;
理由:截水帷幕与灌注桩排桩间的净距宜小于 200mm。
不妥之处二:先施工高压旋喷截水帷幕,再施工灌注桩。
理由:采用高压旋喷桩时,应先施工灌注桩,再施工高压旋喷截水帷幕。
不妥之处三:设计为端承型桩,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为 80mm;
理由: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要求:端承型桩应不大于 50mm ;
不妥之处四:桩身混凝土强度按设计强度等级配置;
理由:水下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强度提高等级配置。
不妥之处五:浇筑至设计标高;
理由:水下混凝土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 1m 以上。
(2)不符合要求;
理由:当采用低应变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受检桩混凝土不应低于设计强度 70%且不应低于 15MPa。20Mpa<30×70%=21Mpa,因此不满足检测条件。
(3)采用钻芯法检测,受检桩混凝土龄期应达到 28d,或者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不妥之处 1:不足部分采用有机质 6%的土回填;
理由:一般不能选用有机质大于 5%的土作为回填土。
不妥之处 2:填土应从场地高处开始,由上而下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理由:填土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
不妥之处 3:填方先回填建筑物东侧土方到设计标高,再回填西侧土方并进行夯实;
理由:填方应在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
不妥之处 4: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每层虚铺厚度,并采用振动压实机压实,每层压实 2 遍;
理由:每层虚铺厚度应根据夯实机械确定。采用振动压实机时,压实遍数应为 3~4 遍。
4.不妥之处 1:进场小砌块龄期达到 21d 后开始砌筑施工。
正确做法:进场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 28d。
不妥之处 2:填充墙砌筑 7d 后即开始顶砌施工。
正确做法:应在填充墙砌筑 14d 后砌筑。
不妥之处3:在部分墙体上留置了净宽度为 1.2m 的临时施工洞口。
正确做法:墙体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 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 1m。
5.不妥当;正确做法:应该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竣工验收。
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人员有: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分包单位负责人(如有分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