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22年一建市政案例真题及解析答案,共五道案例题,前3题每题20分,后2题每题30分,共120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一建市政案例真题
案例一
【背景材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主干道改扩建工程全长3.9km、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杆线入地工程等。道路工程将既有28m的路幅主干道向两侧各拓宽13.5m、建成55m路幅的城市中心大道。
路幅分配情况如图1所示; 排水工程将既有车行道下d1200mm的合流管作为雨水管,西侧非机动车道下新建一条d1200mm 的雨水管,两侧非机动车道下各新建一条 d400mm的污水管,并新建接户支管及接户井,将周边原接入既有合流管的污水就近接入,实现雨污分流。杆线入地工程将既有架空电力线缆及通信电缆进行杆线入地,敷设在地下相应的管位。
工程进行中发生了以下一系列事件: 事件一:道路开挖时在桩号K1+350路面下,深0.5m处发现一处横穿道路的燃气管道,项目部施工时对燃气管采取了保护措施。 事件二:将用户支管接入到新建接户井时,项目部安排的作业人员缺少施工经验,打开既有污水井的井盖稍作散味处理就下井作业,致使下井的一名工人在井内当场昏倒,被救上时已无呼吸。 事件三:桩号K0+500~ K0+950东侧为路堑,由于坡上部分房屋拆迁难度大,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边坡垂直支护,以减少征地拆迁。
问题:
1、写出市政工程改扩建时设计单位一般都会将电力线缆、通信电缆敷设的安全位置,明确西侧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施工须遵循的原则。
2、写出事件一中燃气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写出开挖及回填碾压时对燃气管道采取的保护措施
3、写出事件二中下井作业前须办理的相关手续及其采取的安全措施
4、事件三中重力式挡墙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第一问:
1-1. 电力线缆、通信电缆敷设的安全位置一般在人行道下或中分带、侧分带;(参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4.1.2条)
1-2. 西侧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施工须遵循的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第二问:
2-1. 因为是横穿道路,故最小覆土厚度为0.9m;
2-2. 开挖时对燃气管道采取的保护措施: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管线管理单位等有关单位,核对管线位置等技术资料,必要时局部开挖核实。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对燃气管道采用暴露、支架或悬吊等措施进行加固保护。
2-3. 回填时对燃气管道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得用冻土、垃圾、木材及软性物质回填。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0.5 m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等杂物,且不得用灰土回填。距管顶 0.5 m 以上的回填土中的石块不得多于10% ,直径不得大于 0.1 m ,且均匀分布。沟槽回填时,应先回填管底局部悬空部位,然后回填管道两侧。回填土应分层压实,每层虚铺厚度0.2 ~ 0.3 m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0.5 m 内的回填土必须采用人工压实,管顶 0.5 m 以上的回填土可采用小型机械压实,每层虚铺厚度宜为 0.25 ~ 0.4 m 。
第三问:
3-1. 下井作业前须办理的手续有:《有限(密闭)作业许可证》、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应急预案审批。
3-2. 作业前的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需戴上防毒面具、防水衣、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帽等,穿上系有绳子的防护腰带,配备无线通信工具和安全灯等;针对管网维护可能产生的气体危害和病菌感染等危险源,在评估基础上,采取先通风,再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下井作业;作业区和地面设专人值守,确保人身安全。 第四问; 依靠墙体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形式简单,就地取材,施工简便。
案例二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市政管沟工程、 其中穿越城镇既有道路的长度75m,采用φ2000mm泥水平衡机械项管施工。道路两侧设项管工作井、接收井各座, 结构尺寸见图2所示,两座井均采用沉井法施工,开挖前采用管井降水。设计要求沉井分节制作、分次下沉,每节高度不超过6m。

项目部编制的沉井施工方案如下:
(1)测量定位后,在刃脚部位铺设砂垫层,铺垫木后进行刃脚部位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
(2)刃脚部位施工完成后, 每节沉井按照满堂支架→钢筋制作→A→B→C→内外支架加固→浇筑混凝土的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3) 每节沉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挖土下沉。沉井分次下沉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干封底作业。
问题:
1、沉井分几次制作(含刃脚部分)?写出施工方案(2)中A、B、C代表的工序名称。
2、写出沉井混凝土浇筑原则及应该重点振捣的部位
3、施工方案(3)中,封底前对刃脚部位如何处理?底板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条件方可封堵泄水井?
4、写出支架搭设需配备的工程机械名称;支架搭设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方可作业?
第一问;
1-1. 分4次制作。
1-2. A为支设内模,B为支设外模,C为内外模板加固。
第二问:
2-1. 沉井混凝土浇筑原则:混凝土应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并应防止沉井偏斜;
2-2. 应该重点振捣的部位: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第三问:
3-1. 在沉井封底前应用大石块将刃脚下垫实。
3-2. 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且满足抗浮要求时,方可封填泄水井、停止降水。
第四问:
4-1. 起重设备;
4-2. 作业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体检,不适合高处作业者,不得进行搭设与拆除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穿防滑鞋。
案例三
【背景材料】
某项目部在10月中旬中标南方某城市道路改造二期工程,合同工期3个月,合同工程量为:道路改造部分长300m,宽45m,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与一期路面顺接。新建污水管线DN500深埋4.8m,旧路部分开槽埋管施工,穿越一期平交道口部分采用不开槽施工,该段长90m,接入一期预留的污水接收井,如图3所示。

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
1、道路改造部分:对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充分调查后,作出以下结论:①对有破损、脱空的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挖除,重新浇筑;②新建污水管线采用开挖埋管。
2、不开槽污水管施工部分:设一座工作井,工作井采用明挖法施工,将一期预留的接收井打开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没能通过被退回,要求进行修改后再上报,项目部认真研究后发现以下问题:
(1)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脱空部位不应全部挖除,应先进行维修。
(2)施工方案中缺少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具体做法。
(3)施工方案中缺少工作井位置选址及专项方案。
问题:
1. 对已确定的破损、脱空部位进行基底处理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方法?
2.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时,采用何种手段查明路基的相关情况?
3. 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哪些构筑物的高程需做调整?
4.工作井位置应按什么要求选定?
第一问:
1-1. 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
1-2. 一种是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第二问:
探地雷达。
第三问:
为配合沥青混凝土加铺应将检查井、雨水箅子高程进行调整。
第四问:
工作井位置选择要考虑不影响地面社会交通,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少,且能满足施工生产组织的需要。
案例四
【背景材料】
某公司水建一项污水处理厂工程,水处理构筑物为地下结构,底板最大埋深12m,富水地层设计要求管井降水并严格控制基坑内外水位标高变化。基坑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管线。项目部进场开始了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和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的施工,主体结构部分按方案要求对沉淀地、生物反应池、清水池采用单元组合式混凝土结构分块浇筑工法,块间留设浇带。主体部分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抗渗等级P8. 受拆迁滞后影响,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延迟约1个月,为保障项目按时投入使用,项目部提出在后浇带部位采用新的工艺以缩短工期,该工艺获得了业主、监理和设计方批准并取得设计变更文件。 底板倒角壁板施工缝止水钢板安装质量是影响构筑物防渗性能的关键,项目部施工员要求施工班组按图纸进行施工,质量检查时发现止水钢板安装如图4所示。

混凝土浇筑正处于夏季高温,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项目部提前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沟通,对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进行了优化调整。项目部针对高温时现场混凝土浇筑也制定了相应措施。 在项目部编制的降水施工方案中,将降水抽排的地下水回收利用,做了如下安排:一是用于现场扬尘控制,进行路面洒水降尘:二是用于场内绿化浇灌和卫生间冲洗。另有富余水量做了溢流措施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问题:
1.写出能够保证工期保证质量的后浇带部位工艺名称和混凝土强度。
2.指出图4中的错误之处;写出可与止水钢板组合应用的提高施工缝防水质量的止水措施。
3.写出高温时混凝土浇筑应采取的措施。
4.该项目降水后基坑外是否需要回灌?说明理由。
5.补充项目部降水回收利用的用途。
6.完善降水排放的手续和措施。
第一问:
1-1. 连续式膨胀加强带。
1-2. 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部位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其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第二问:
2-1. 止水钢板安装方向错误。止水钢板翘曲面安装方向面向迎水面。
2-2. 混凝土结构中,止水带 、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埋注浆管可组合应用,以提高施工缝的防水质量。
第三问:
(1)热期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2)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首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25 ℃ .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3)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浇筑振捣工作。(4)合理设置后浇带。
第四问:
需要回灌。因为案例背景中,阐述到“基坑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管线”,通过回灌,可以保护建筑物和管线,避免其发生变形。
第五问:
回灌、洗车池用水,消防用水,养护混凝土、喷洒路面等。
第六问:
6-1. 手续:施工现场排污需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提交降排水方案等相关资料。
6-2. 措施:施工场地应设排水沟及沉淀池,污水必须防止泄漏外流污染环 ;按照规定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河流。
案例五
【背景材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工程,双向六车道,桥面宽度36.5,主桥设计为T形刚构,跨径组合为50m+100m+50m;上部结构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实体式钢筋混凝土墩台,基础采用φ200c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桥梁立面构造如图5所示。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如下内容:
(1)上部结构采用搭设满堂式钢支架施工方案。
(2)将上部结构箱梁划分成①、②、③、④、⑤等五种类型节段,⑤节段为合龙段,长度2m;确定了施工顺序。上部结构箱梁节段划分如图5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前,项目部派专人联系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占用审批许可。
事件二:施工过程中,受主河道水深的影响及通航需求,项目部取消了原施工组织设计中上部结构箱梁②、④、⑤节段的满堂式钢支架施工方案,重新变更了施工方案,并重新组织召开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
事件三:施工期间,河道通航不中断。箱梁施工时,为防止高空作业对桥下通航的影响,项目部按照施工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在高空作业平台上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四:合龙段施工前,项目部在箱梁④节段的悬臂端预加压重,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
问题:
1. 指出事件一中“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有哪些?
2.事件二中,写出施工方案变更后的上部结构箱梁的施工顺序。(用图中的编号“①~⑤”及“→”表示)
3. 事件二中,指出施工方案变更后上部结构箱梁适宜的施工方法。
4.上部结构施工时,哪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5. 事件三中,分别指出箱梁施工时高空作业平台及作业人员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6.指出事件四中预加压重的作用。
第一问;
施工水域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及航道主管部门
第二问;
③→②→①→④→⑤
第三问;
悬臂浇筑法施工
第四问;
满堂式钢支架施工、起重设备的安装及拆除
第五问;
5-1. 高空作业平台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周围设置栏杆、密目式安全网;作业平台下应设置水平安全网或脚手架防护层,防止高空物体坠落造成伤害;设置限高、限宽、限速等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夜间警示灯; 5-2.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救生衣等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问; 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撤除,以便悬臂端挠度保持稳定。
👇👇下方扫码,免费获取一建近5年完整版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