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一级建造师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一级建造师
所属科目:建筑工程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3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3.1施工测量/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所属版本: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介绍

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2.施工测量方法
1)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
(2)极坐标法。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3)角度前方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亦可采用此法。
(4)距离交会法。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需要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
(5)方向线交会法
2)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b=HA+a-HB
HA-已知高程;HB-待测点高程;a-后视读数;b-前视读数。
4.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1)在施工期间应对以下对象进行变形监测:
(1)安全设计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
(4)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5)工程设计或施工要求监测的其他对象。
2)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共五级
3)在基础施工期间,相邻地基的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1次。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10d以后,可2~3d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成和水位恢复(停止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 1 次,停工期间每隔 2~3 月测 1 次。
5)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详见教材或讲义。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01 10:58:15

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高层、超高层、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监测内容的是()。
A . 收敛变形监测                   
B . 水平位移监测 
C . 垂直度观测               
D . 倾斜观测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A选项:对隧道、涵洞等拱形设施,应进行收敛变形监测。
BCD选项: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应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度倾斜观测。

多选题 2.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说法正确的有()
A . 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中部位置
B . 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C .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D . 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20~3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E . 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1个,且对称布置

正确答案: B

答察解析: 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有: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D选项错误)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A选项错误)
3)对于宽度大于或等于15m 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4)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B选项正确)
5)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C选项正确)
6)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E选项错误)

单选题 3.A点高程为36.05m,现取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水准测量,前视点读数为1.12m,后视点读数为1.22m,则B点的高程为(  )m。
A . 35.15
B . 35.95
C . 36.15
D . 36.95

正确答案: C

答察解析: HB=36.05+1.22-1.12=36.15m
【解题思路】
高程测设示意图

HA+a=HB+b,则HB=HA+a-b

多选题 4.某68m高的办公楼工程(含地下室3层),周边环境复杂,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其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内容应包括( )。
A . 沉降观测
B . 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监测
C . 垂直度及倾斜观测
D . 风振变形监测
E . 收敛变形监测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施工期间变形监测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应进行变形监测的各对象进行沉降观测。 ②对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其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和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③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应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度及倾斜观测。 ④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应进行挠度监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 ⑤对隧道、涵洞等拱形设施,应进行收敛变形监测。

多选题 5.民用建筑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宜布置在(  )。
A . 建筑四角
B . 核心筒四角
C . 大转角处
D . 基础梁上
E . 高低层交接处

正确答案: A

答察解析: 民用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有: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对于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4)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5)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6)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

大咖讲解:3.1.2施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江凌俊
监理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级建造师
一级建造师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曾在设计院任职,线上线下多年培训行业从业经历。
查看老师课程
梁毛
监理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
工程管理证书“大满贯”获得者,一级建造师(建筑/机电)、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土建/交通)、二级建造师(建筑/机电/市政)、高级工程师(建筑工程)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3.1.1常用工程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1.水准仪
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水准仪有 DS05、 DS1、 DS3、 DS10 等几种不同精度的仪器。S05 型和 S1 型水准仪称为精密水准仪,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及其他精密水准测量; S3 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
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但可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另外,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但精度不高。
2.经纬仪
经纬仪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经纬仪有 DJ07、 DJ1、 DJ2、 DJ6 等几种不同精度的仪器。 J07、J1 和 J2 型经纬仪属于精密经纬仪, J6 型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还是 J2 和 J6 型光学经纬仪。
经纬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其次,它还可以测量竖直角;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3.全站仪
全站仪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全站仪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内得到平距、高差、点的坐标、高程。
全站仪一般用于大型工程的场地坐标测设及复杂工程的定位和细部测设。

高频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法

1.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2.施工测量方法
1)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当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形式时,采用直角坐标法放线最为方便。
(2)极坐标法。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
(3)角度前方交会法。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对于一般小型建筑物或管线的定位,亦可采用此法。
(4)距离交会法。用距离交会法来测定点位,不需要使用仪器,但精度较低。
(5)方向线交会法
2)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b=HA+a-HB
HA-已知高程;HB-待测点高程;a-后视读数;b-前视读数。

高频

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3.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1)在施工期间应对以下对象进行变形监测:
(1)安全设计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基坑。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长大跨度或体形狭长的工程结构。
(4)重要基础设施工程。
(5)工程设计或施工要求监测的其他对象。
2)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共五级
3)在基础施工期间,相邻地基的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1次。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成10d以后,可2~3d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成和水位恢复(停止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有: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施工中若暂时停工,停工时及重新开时要各测 1 次,停工期间每隔 2~3 月测 1 次。
5)基坑变形观测分为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和基坑回弹观测。监测点布置要求有:详见教材或讲义。

添加一建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一级建造师书店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一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