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二级建造师 >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 市政公用工程辅导 > 市政公用工程学习笔记

二级建造师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讲义(二)

来源:233网校 2008-09-29 09:13:00

二建市政工程复习第一步需要精细学习教材知识点,这是基础。看一下各章所占分值,就知道复习时重点把握哪些章,形式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比学习,就容易掌握重点;剔出重点后,再经过分析整理,拿下各章重难考点,就比较容易了。点击听课,进入备考>>

2k311022熟悉城市道路路基病害的防治 
一、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病害的防治 
(一)软土 
由淤泥和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 布 , 这些土都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量、大的孔隙比、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 点。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特征是路基的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在较大的荷载作用 下 , 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 造成路面沉陷路基失稳。容易因孔隙水 压力过大 ( 来不及消散 ), 剪切变形过大 , 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选择处理方法除满足安全可靠的 要求外 , 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问题。 
(二)湿陷性黄土 
土质较均匀 , 结构疏松 , 孔隙发育 , 在未受水浸湿时 , 一般强度较 高 , 压缩性较小 , 当在一定压力下 , 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 , 产生较大附加下沉 , 强 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 , 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 , 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 , 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为保证路基的稳定 ,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 固措施 , 减轻和消除其湿陷性。可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成本低、施工 简便、效果好的方法进行处理 , 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 是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 膨胀土 
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黏土矿物组成的 , 该土具有较大的塑 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 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 
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 , 可采取的措施 有:用石灰桩、水泥桩等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 , 也可用开挖换 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 , 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如设置排水 沟 , 采用不透水的面层结构 , 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 , 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 可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 , 减少坡面径流 , 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能力。 
(四) 冻土 考试大二级建造师
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 低 , 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 , 压缩性提高 , 地基容易产生融沉。而冻土中产生的冻胀对地 基不利。一般土颗粒愈细 , 含水量愈大 , 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大 , 反之愈小。在城市道路 中 , 土基冻胀量与冻土层厚度成比例。土质与压实不均匀也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对于季 节性冻土 , 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大变形而破坏 , 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处 理原则和方法来防止路基冻害 : 
①应尽量减少和防止地面或地下水源的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入路基上部 ,可抬高路基 , 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 
②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 , 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限制土基的冻胀量不超过允许值。 
③对于不满足冻胀要求的结构 , 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的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④为防止不均匀冻胀 , 防冻层厚度 ( 包括路面 ) 应不小于规范要求。 
二、不良地质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不良地质构造对道路边坡造成的破坏的处理措施是以防为主,及时治理。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降低可能变形下滑岩体的下滑力;二是加强可能滑动面上的抗滑力。可采取地面排水、岩体内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修支挡构筑物、锚固、灌浆、修护面等措施。 [nopage]

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科目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计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案例分析题共80分,总计120分。大家根据233网校老师讲课中的章节重难点指引,看最新教材进行预习,再来听精讲班老师解读教材考点,听课时就不会一头雾水,思路会比较清晰,也容易掌握各个考点。点击听课,进入备考>>

相关阅读

添加二级建造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