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二级建造师 >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辅导 >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学习笔记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来源:233网校 2009-11-29 08:53:00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
    (1)计划(Plan)。可以理解为施工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在施工质量计划阶段,现场施工管理组织应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对质量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并形成相关文件。施工质量计划编成后,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按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2)实施(Do)。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计划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施工质量标准,从而规范作业和管理行为,正确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施工质量目标。
    (3)检查(Check)。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各类检查也都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按计划执行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评价和确认。
    (4)处置(Action)。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施工质量的受控状态。处置分为纠偏处置和预防处置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考试大论坛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
    (1)事前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施工质量计划。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的编制,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
    事前控制属预控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通过计划手段的运用,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预控,简称“计划预控”;二是强调按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控制施工准备工作状态,为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2)事中控制。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来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自我约束,就是在施工质量计划的指导下,依靠作业者和管理者的内在因素,把作业技术能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努力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
    他人监控,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检查监督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等的监控,是自我行为约束的一种外在推动力。
    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相辅相成,构成机制,是事中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事中控制虽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用后者取代前者,这都是不正确的。
    因此,现场施工管理组织通过建立和实施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运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更好发挥操作者的自控能力,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3)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自控和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活”、“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但这种理想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施工过程都能达到,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4)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考试大网校2010年二级建造师课程火热招生中!!!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大二级建造师站  二级建造师免费题库  二级建造师论坛

相关阅读

添加二级建造师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加入备考学习群

加学霸君领资料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