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基差走强或走弱时,需要考虑诸多宏观经济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预期,进而对基差产生作用。
首先是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扩张期,市场需求旺盛,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现货市场的需求响应更为直接和迅速,可能导致现货价格涨幅超过期货价格涨幅,从而引发基差走强。例如,在经济繁荣时期,建筑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大增,钢材现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而期货市场由于对未来供应预期相对稳定,期货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基差变大。相反,在经济衰退期,需求萎缩,现货价格可能下跌幅度大于期货价格,导致基差走弱。
其次是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会影响商品的价格水平。当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期货市场投资者可能会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期货价格上升。如果现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相对滞后,就可能出现期货价格涨幅超过现货价格涨幅的情况,基差走弱。反之,当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期货价格的上涨预期减弱,若现货价格因实际供求关系而相对稳定或上涨,可能会使基差走强。
利率因素也不容忽视。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持仓成本。当利率上升时,持有现货的成本增加,包括仓储费、利息等,这可能促使现货价格上升。如果期货价格的上升幅度小于现货价格,就会导致基差走强。同时,利率变化还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流向,进而影响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价格水平,间接影响基差。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对基差产生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动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基差的变化。而紧缩性政策则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在分析基差走强或走弱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宏观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