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社会工作者>综合辅导

典型社区沉迷网吧青少年个案分析(十八)

来源:233网校 2009年5月8日
  2009年全国社会工作师考试考前网上辅导课程最新出炉,全面招生中,本次辅导将全部采用视频授课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员,考生可以随时报名参加学习,由资深老师讲解,权威专家进行24小时免费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随时通过答疑室留言与专家探讨学习。欲报从速
  一、基本资料
  刘涛(化名),男,1985年6月出生,职校毕业,无特殊技能,待业在家。健康状况一般,身高虽有1.77米,但因长期不注意饮食,营养不良,体型消瘦,脸色苍白,身体素质不佳。案主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去网吧打电脑游戏,偶尔也有打通宵的经历。收藏我吧!
  二、背景资料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离异,案主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三年前病故。案主的母亲深受离异的打击,不久患上妄想症,现通过服药病情稳定。父亲病故后,案主一直与母亲生活。案主的父亲生前是某公司销售科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亲病故和母亲的病患先后发生,导致家庭无经济来源,现仅靠政府的低保和亲友接济维持生活。
  个人经历:案主就读于广电职校通讯分校,成绩中等偏下,2003年7月毕业。因家境困难拖欠学校学费1082元,学校扣压了他的毕业证书。在校期间,学校了解到其家庭生活困难,在毕业前曾先后四次优先推荐其到日立电器等公司带薪实习。但案主以工作辛苦或路程太远为由,几次均不告而别。校方对此十分不满,双方矛盾突出。
  三、主要问题
  案主存在一些问题。他性格内向,遭遇父母离异,父亲早逝,母亲患病等一系列重大打击后开始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尤其在积极寻求办法改变现有状况屡次失败后,案主出现了放弃念头,开始出入网吧,甚至出现夜不归宿的情况。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中,案主嫌苦怕累,几次机会均半途而废,使学校老师对其失去信心。再加之案主过分相信患精神病的母亲的话,认为辛苦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对亲友好心劝说其努力工作的建议充耳不闻,而宁愿沉迷于网吧。
  案主的家庭系统也存在着问题。母亲患有妄想症,幻想家庭状况和以前一样富足,常将家庭开销用于购买化妆品和衣服。后在亲友的劝说下,母亲将经济权改由案主掌管。他当家以后,在亲友帮助下,保证了家庭的基本生活,积攒了近千元,准备偿还学校的欠费,却被母亲“偷”去花了,他感到有苦说不出。
  由于案主已职校毕业又处于就业年龄段,社区救助管理所按相关政策规定取消了其享有低保补助的资格,因此,母子两人依靠母亲的290元补助和亲友资助维持家庭生活开销。学校扣压案主的毕业证书,对案主减免拖欠费用的要求又断然拒绝,使其陷入困境。无力偿还拖欠学费→拿不到毕业证书→无法办理劳动手册→影响正规就业→无力偿还学校的欠费,变成了循环往复的恶性怪圈。
  四、问题分析
  (一)问题确认。案主的问题主要受到家庭系统及其早期经验的影响。同时,学校和社区的处理也使得该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环境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二)家庭心理动力与社会环境因素。案主问题的产生与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紧密相关。一系列的变故使原本的富裕生活陷入了困顿。现有家庭经济难以保障基本生活,母亲的健康状况不佳,使得案主一下子背上了沉重的生活负担。由于家庭成员间缺乏必要互动,案主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在其职校毕业寻找工作的重要阶段,也得不到家庭必要和及时的指导。
  案主的学校在提供了几次实习机会后,放弃了继续帮助。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的现实困难,拒绝了案主希望减免部分学费的请求。社区的社会救助管理所停发案主的低保是按规定办事,但忽略了案主因具体困难而无法就业的实际情况。这些系统的失效无疑打击了案主积极要求解决问题的意愿,也是造成案主问题的因素。
  生活不顺和屡屡挫败,使案主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逃避。因此,其问题的产生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个人原因,在解决问题时,社工也应当注意客观因素的作用。
  (三)案主经历与行为特征。案主问题的产生受其早期经验的影响。在其父母离婚前,有着比较快乐的家庭生活。优越的家庭条件可能使其自立能力薄弱,职校毕业的他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怕苦怕累和对工作认识有偏差,导致他多次失去了工作机会。同时,自我封闭、不善交际、沉迷网吧是案主逃避现实的方式,这并不代表其不愿意结交朋友和获得帮助。从其对社工接纳的态度、处理拖欠学费和管理家庭财务的情况看,案主内心渴望解决现有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四)案主接受协助的意愿与能力。案主是由居委会推荐给社工的,因此,案主接受服务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案主对社工的协助并不十分抵触,对于社工介入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意愿。
  五、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主要采用精神分析、人在情境、社会角色和沟通等理论。着重结合案主成长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及其互动作用,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和“人在情境中”的系统功能,促进案主的问题解决及其全面成长与发展。
  六、服务计划
  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帮助并促使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网络,促使案主能够自己努力去改善生活环境。具体计划如下:
  (一)通过会谈,帮助案主了解自身特点及优势,帮助其提升信心。
  (二)利用社区资源帮助案主获得更多的经济援助。
  (三)与学校沟通,想出可行办法尽快解决毕业证书问题。
  (四)寻求案主其他亲属的帮助。
  (五)提高案主能力,通过对面试技巧、工作方法、生活细节的指导,促使其工作和生活能力有所提高。
  七、服务提供
  社工了解了居委会干部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呆滞的表情和沉默的语言让工作陷入了困境。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社工逐步打开案主的心扉,以“人在情境”理论为依据,收集了与案主有关的心理、社会等资料,并取得了案主的信任和接纳。
  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围绕三个方面帮助案主转变观念和疏导其心理问题:鼓励他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打破现在身处的怪圈,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树立诚信的观念,偿还学校的欠费;意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协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同时,社工致力于改善案主的环境因素,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促使案主参与自身问题的解决。
  为帮助他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社工走访了街道及社区的社会救助管理所,希望政府能设法使其基本生活有所保障。待他把学历问题解决后,再行停发。救助所接受了社工的建议,当月就为案主办好了低保复审,发放了最低生活费。
  为解决毕业证书问题,社工试着与案主就读的学校去沟通。学校虽然对案主情况表示同情,但是对案主前四次实习的不告而别还“耿耿于怀”。同时,强调学校无此先例,爱莫能助。第一次的尝试遂告流产。社工继续努力与学校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由案主作出分期还款的承诺并由亲属担保,在一定期限内还清欠费。然而,这一方案没有得到案主及其亲属的接纳。社工第三次踏入校门,与校方协商,决定由学校推荐案主到某单位实习,用实习收入抵充学费。然而,这一方案遭到案主拒绝,案主认为学校对他有成见,不会有好工作推荐给他,甚至还会刁难。
  当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时,社工动员案主身边的资源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居委会及案主伯父、舅舅甚至是楼组长的支持。在众人努力下,坚冰开始融化。案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终于诚心地接受了这个方案。迈进了久违的母校,签订了还款协议。校方当场把他介绍到本市一家著名的快餐店工作。
  八、服务评估
  服务计划中绝大部分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从服务效果来看,案主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案主已是月收入700元的快餐店实习生。如果一切顺利,几个月后他就能领到朝思暮想的毕业证书。通过社工3个月左右的工作,案主开朗了许多,能够自如地与社工聊天谈心,不避讳谈及家庭变故。并且,案主已能树立较正确的就业观,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工作。目前,案主每月偿还部分学费给学校,还开始合理安排家庭收入,承担起赡养母亲的义务。
  从服务效率看,社工利用3个月的时间,为成功地疏导了案主的心理问题,改善了案主的生活环境,工作比较有效率。
  九、个案反思
  社工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工充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街道和居委的帮助,解决了案主的低保问题,通过学校的推荐使案主有了较稳定的工作,通过亲戚朋友的劝说改变了案主的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观念。
  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取得案主支持方面,社工不够到位,以致在随后与学校的沟通中经常无功而返,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损耗。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全程了解案主的各种情况,与案主及时有效进行沟通。考试大收集整理

  点击查看:
  1.09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考前练习题汇总
  2.09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辅导资料汇总
  3.初级社会工作师案例分析模考题汇总
  4.2009年社会工作者网校辅导
相关阅读

Ṥ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