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刘晓晨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所属版本:2025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介绍

1.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3.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4.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5.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6.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7.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出题情况:

本考点历年均出题,一般是2-4 分,主要考核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这一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一是以案例来考核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环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结构,三是考核家庭的教养模式。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2:54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考点试题

多选题 1.某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小刚是社会工作者小李的社区矫正服务对象。在一次面谈中,小刚说:“你问我为什么抢劫,其实我以前一直是个好学生。小学四年级时我来到这里,我的爸爸妈妈忙着做生意养家根本不管我,老师对我其实很好。我的朋友都爱去游戏厅,这儿的游戏厅只要给钱,什么都不管。家里不给钱,我才变成这样的。”小刚的话表明,影响小刚实施抢劫的主要社会环境要素有(  )。
A . 学校
B . 大众传媒
C . 家庭
D . 朋辈群体
E . 社区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社会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爸爸妈妈忙着做生意养家,根本不管我”是来自家庭的影响;“我的朋友都爱去游戏厅”表示服务对象受到了“朋辈群体”的影响;“这儿的游戏厅只要给钱,什么都不管”表示服务对象受到了“社区”的影响。

单选题 2.初二学生小军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学校社会工作者小陈先和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上述工作过程中,小陈主要关注的社会环境构成要素是(  )。
A . 家庭
B . 社区
C . 朋辈群体
D . 文化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社会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和应用。根据题目描述,社会工作者小陈在帮助小军的过程中,先与小军进行了两次面谈,然后与小军的父亲取得联系,期望登门家访。这一系列工作过程中,小陈主要关注的是小军的家庭环境。
A.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直接影响。小陈联系小军的父亲并计划家访,目的是了解小军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对小军行为的影响。通过家庭干预,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军改善行为问题。
B.社区:题目中并未提及社区的相关内容,因此不符合题意。
C.朋辈群体:朋辈群体对青少年的行为也有重要影响,但题目中并未提到小陈关注小军的同学或朋友,因此不符合题意。
D.文化:文化是一个更宏观的社会环境因素,题目中并未涉及文化背景的分析,因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小陈的主要关注点是家庭,因此正确答案是 A. 家庭。

多选题 3.小张是一名初中生,她的行为会受到(  )因素的影响。
A . 校园文化
B . 班级规模
C . 教学模式
D . 师生关系
E . 后勤补给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师生关系A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此选项正确。B班级规模的不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个性化指导,此选项正确。C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行为和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此选项正确。D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和情感,此选项正确。E后勤补给通常指学校的后勤保障(如餐饮、卫生等),虽然对学生健康有一定影响,但与行为的关系较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单选题 4.小飞的父亲一直要求他学习成绩保持全班前三名,一旦成绩不好,.....还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成才”。小飞的家庭教养模式是()
A . 专制型
B . 支配型
C . 放任型
D . 冲突型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孩子不打不成才体现了小飞的家庭教养模式是专制型。故选A选项。
1.支配型(B错误)(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相结合)
2.专制型(A正确)(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如打骂型)
3.放任型(C错误)(家长缺乏爱心、耐心、责任感,如不管不顾型)
4.冲突型(D错误)(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

单选题 5.学校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他所服务的小学里有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小王制订了干预方案,其中属于针对学校进行的干预措施是(  )。
A . 纠正欺凌者的攻击行为
B . 帮助学生家长改正错误的教养方式
C . 提升受欺凌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
D . 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凌行为”班会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者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干预工作。
一是针对学校进行干预工作。社会工作者应联络学校各有关部门,分别就学校中各子系统的干预对象制订特定的干预方案,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学校管理者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树立无欺凌的良好风气,并制定惩戒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监控,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社会工作者应推动成立包括学校、学生及家长在内的委员会,强化家长与学校的联络与沟通,及时发现欺凌行为并实施干预。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定期开展反欺凌行为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针对受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开展的个体干预,应对欺凌的原因、特点和后果进行评估与诊断,制订可行的干预方案。
三是针对家庭开展干预工作。本题中,AC项是针对个人进行的干预措施,B项是针对家长进行的干预措施。因此选D。
A. 纠正欺凌者的攻击行为:这是针对个体的干预措施,主要针对欺凌者本人,而非整个学校系统。因此,不属于针对学校进行的干预措施。
B. 帮助学生家长改正错误的教养方式:这是针对家庭的干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属于针对家庭层面的干预,而非学校层面。
C. 提升受欺凌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这是针对受欺凌儿童的个体干预,旨在帮助受欺凌儿童增强自信和社交能力,属于个体层面的干预,而非学校层面。
D. 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凌行为”班会:这是针对学校层面的干预措施,通过指导教师在班级内开展反欺凌班会,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无欺凌的良好风气,属于针对学校整体系统的干预。

大咖讲解: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马海燕
社会工作者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查看老师课程
张菡
社会工作者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高频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高频

家庭

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高频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高频

学校、工作单位、社区

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高频

文化、大众传媒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