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文化、大众传媒

文化、大众传媒

文化、大众传媒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文化、大众传媒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徐龙超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所属版本:2025

文化、大众传媒介绍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2:55

文化、大众传媒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影响如今正越来越大
B . 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人的行为
C . 大众传媒可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立场
D . 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A选项正确)。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B选项错误,缺少前提条件);
③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场(C选项正确);
④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⑤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D选项为正确描述,大众传媒对人的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提供信息帮助个人和群体了解情况、作出判断、满足要求或实现目标;消极的影响包括通过信息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对受众进行误导。

单选题 2.果果妈妈向社会工作者反映果果近来的情况,希望得到帮助。果果今年14岁,去年升入初一跟着他们夫妻一起从农村来到北京。夫妻俩平时忙着打工赚钱,无暇顾及果果。果果来到新学校,总是独来独往,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附近有许多游戏厅,果果常去那里。社会工作者经过分析,最需要关注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
A . 朋辈群体
B . 社区文化
C . 大众传媒
D . 家庭环境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大众传媒、文化等。
题干中:果果的父母无暇顾及,说明需要关注家庭(D选项);在学校独来独往,说明需要关注朋辈群体(A选项);经常去附近游戏厅,说明需要关注的是社区文化环境(B选项);
注意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家附近有许多游戏厅,强调的是社区环境的影响。
故题干并没有说明果果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故选C选项。

单选题 3.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主要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B . 可以通过重复传播来改善青少年的行为
C . 可以使青少年改变其原有的立场
D . 可以提供信息引导青少年的行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情况,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2)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3)可以使受众不断改变其原有立场;(4)可以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已有行为的信息;(5)可以提供为行为起引导作用的信息;(6)为受众指出行为规范,其结果是形成某种文化规范。
A: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固有观念和行为(选项A正确)。
B: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选项B错误,因为“改善”并不意味着直接改变,而是可能通过重复传播来影响行为,但并非“改善”,且前提是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C:大众传媒可以使青少年改变其原有的立场(选项C正确)。
D:大众传媒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选项D正确)。
因此,错误的说法是选项B,因为大众传媒通过重复传播内容,可能改变青少年的行为,但并不意味着“改善”行为。

多选题 4.退休教师杨叔叔原本习惯在家读书看报,接触短视频平台后,开始学习拍摄园艺教程并分享经验,还根据网友建议调整拍摄风格。他逐渐认为 “老年人也能通过网络传递价值”。杨叔叔的变化体现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 )。
A . 强化人们固有观念和行为
B . 改变人们原来的行为模式
C . 促使人们改变原有的观念
D . 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E . 形成社会规范并约束行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答案为BCD,考查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A. 强化固有观念:杨叔叔从 “读书看报” 转向 “拍短视频”,是行为模式改变而非强化固有行为,错误。
B. 改变行为模式:从传统阅读到创作短视频,体现行为模式改变,正确。
C. 改变原有观念:认为 “老年人能通过网络传递价值”,体现观念转变,正确。
D. 引导行为:根据网友建议调整拍摄风格,体现传媒信息对行为的引导,正确。
E. 形成社会规范:题干未涉及社会规范的形成与约束,排除。

多选题 5.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一新建居民小区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小李针对社区居民不太了解社会工作服务的情况,计划通过大众传媒宣传,促进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此时,小李的适当做法有()。
A . 拜访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各楼楼长
B . 到居民家中走访宣传项目
C . 为居民开办社会工作知识普及班
D . 通过短信平台宣传项目
E . 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进行宣传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
题目中社会工作者小李计划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的方式明显只有D和E项正确。
A. 拜访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各楼楼长:这是一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虽然可以有效传达信息,但并不属于大众传媒的范畴。
B. 到居民家中走访宣传项目:同样,这是一种直接的个人宣传方式,不属于大众传媒。
C. 为居民开办社会工作知识普及班:这是一种教育活动,虽然可以提高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但不属于大众传媒宣传。
D. 通过短信平台宣传项目:短信平台是一种大众传媒工具,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信息,是适合的做法。
E. 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进行宣传:社区公益广告牌也是一种大众传媒工具,能够向更多居民传达信息,是适合的做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 D 和 E。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大众传媒来宣传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大咖讲解:文化、大众传媒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马海燕
社会工作者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查看老师课程
张菡
社会工作者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高频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高频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3.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4.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5.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6.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7.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出题情况:

本考点历年均出题,一般是2-4 分,主要考核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这一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一是以案例来考核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环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结构,三是考核家庭的教养模式。

高频

家庭

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高频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高频

学校、工作单位、社区

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