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同辈群体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徐龙超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理解
所属章节: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所属版本:2025

同辈群体介绍

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2:54

同辈群体考点试题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同辈群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同辈群体内部具有权威性
B .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都是积极影响
C . 同辈群体和工作单位一样都是正式群体
D . 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大体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形成同辈群体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同辈群体具有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和独特性。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否则就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作用。
A. 同辈群体内部具有权威性: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同辈群体的特点是成员之间的平等性,而不是权威性。同辈群体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存在严格的等级或权威结构。
B.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都是积极影响: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同辈群体的价值标准如果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一致,会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不一致,则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C. 同辈群体和工作单位一样都是正式群体:这个选项是错误的。同辈群体是非正式群体,不像工作单位那样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
D. 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大体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形成同辈群体: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因此,正确答案是D。这个选项准确地描述了同辈群体的成员特征和形成基础。

单选题 2.以下几个选项中不属于同辈群体的是( )。
A . 某大学动物保护协会
B . 某大学一个科研小组
C . 某社区一个老年棋社
D . 某中学一个课外阅读小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B选项不属于同辈群体。
A项,某大学动物保护协会属于同辈群体,因为他们有同样的志趣,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
B项,科研小组属于技术、研发专项部门。不属于非正式群体。 
C项,某社区一个老年棋社也属于同辈群体,因为他们年龄相近、兴趣相似,同为热爱下棋的老年人。
D项,某中学一个课外阅读小组也是同辈群体,他们同样拥有热爱阅读的爱好。

单选题 3.张叔叔非常喜欢旅游,在旅游中认识了来自各行各业、具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分享彼此的旅游经验,并结伴到各地旅游,这体现了同辈群体的( )。
A . 平等性
B . 开放性
C . 认同性
D . 独特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同辈群体的特点 
(1)平等性。同辈群体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比较相近,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2) 开放性。同辈群体内部不存在特别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都没有限制特定的形式。 
(3 )认同性。同辈群体是个人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
(4) 独特性。每个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这种群体的亚文化为群体成员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群体成员在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甚至发型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根据题干“认识...朋友,分享经验,结伴旅游”可知C选项正确。

单选题 4.同辈群体是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可以利用的助人要素。关于同辈群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辈群体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
B . 同辈群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常扮演相同角色
C . 同辈群体由年龄、志趣和行为方式均相同的人组成
D . 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情绪都有直接影响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C选项错误)
同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A选项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同辈群体形成的主动选择性变得越来越多。
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D选项正确)
其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最后,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B选项错误),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同辈群体的正向功能开展服务工作。

单选题 5.小琪随父母入住某小区已有半年,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她表示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大家结伴上学,做作业,玩游戏。只要在一起每天都很快乐。上述小琪的说法主要体现出同辈群体的特点(  )
A . 认同性
B . 开放性
C . 平等性
D . 独特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认同性:同辈群体是个人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
B.开放性:同辈群体内部不存在特别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都没有限制特定的形式。
C.平等性:同辈群体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比较相近,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D.独特性:每个同辈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这种群体的亚文化为群体成员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群体成员在语言、服饰、行为方式甚至发型等方面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结合题意,“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大家结伴上学,做作业,玩游戏。只要在一起每天都很快乐”,表明小琪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本题选A。

大咖讲解:同辈群体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马海燕
社会工作者
高校高级教师,社会工作师,多家社工机构督导,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
查看老师课程
张菡
社会工作者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高频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高频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3.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4.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5.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6.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7.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出题情况:

本考点历年均出题,一般是2-4 分,主要考核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这一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一是以案例来考核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环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结构,三是考核家庭的教养模式。

高频

家庭

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高频

学校、工作单位、社区

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高频

文化、大众传媒

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