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孙江涛
所属科目: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第四节 介 入/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所属版本:2025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介绍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15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考点试题

多选题 1.学校社会工作者小于发现她所服务的学校中有许多父母长期在外省打工的“留守儿童”,因而设计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计划。根据“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原则,小于选择的介入行动应包括()。
A . 促进学校、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的三餐饮食营养
B . 通过沟通技巧训练提高“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C . 鼓励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以增强自立能力
D . 组织“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进行亲子互助活动以维护亲情
E . 为“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者开办有关儿童生理、心理的知识讲座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认定进行事先的计划,但很多时候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关联的特殊任务。本题中,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增强自立能力不属于留守儿童成长阶段的主要需要,所以C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2.王某最近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很多朋友知道消息后都排斥他,他感到很孤独、很难过,产生了很悲观的想法。王某的父母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在了解王某情况后,发现他的家人并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抛弃感染艾滋病的成员。于是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帮助王某。该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原则属于( )。
A . 个别化
B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C . 瞄准服务目标
D .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D选项)
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强烈的愿望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二)个别化(A选项)
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例如,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都排斥他们,故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有个别化的介入行动。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B选项)
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例如,年幼的“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其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等。如果将他们交给年老的祖父母照顾就可能满足不了他们成长的需要,这时建立一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他们提供服务,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社会工作者不能单枪匹马地采取介入行动,而要与服务对象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五)瞄准服务目标(C选项)
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例如,“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原因上,只有从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人际互动方面入手,才能根除“网瘾”,这是青少年自己、家庭和学校最关心的。
(六)考虑经济效益
介入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介入行动的原则就是要量力而行,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变结果。
本题中对于艾滋病患者王某来说,其家庭成员不像其他家庭那样排斥他,所以,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帮助王某。因此,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需要有个别化的介入行动。故答案为A。
B选项错误,案例未提及王某的年龄阶段(如青少年、成年)或问题发展阶段(如急性应激期、慢性适应期),介入重点在于家庭资源而非发展阶段。
C选项错误,虽然 “利用家庭资源” 是为了实现 “缓解孤独感” 的目标,但选项更强调 “目标导向” 的宏观原则,而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对 “家庭资源” 的差异化利用,本质上属于 “个别化” 的体现。
D选项错误,案例未提及社会工作者与王某讨论介入方案或由其自主决定服务方向,重点在于对家庭资源的挖掘,而非 “自决权” 的体现。

单选题 3.小王是被亲人遗弃的流浪儿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待了两年后,小王被安排到技术中心接受技能培训。小王认为这是救助保护中心不管他了,因此焦虑不安,对去技校学习没有兴趣。针对小王目前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介入的重点应是()
A . 联系技校老师为小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B . 引导小王要自立自强,将来好自力更生
C . 处理小王曾经被亲人遗弃的内心创伤
D . 动员周围的同龄伙伴来劝说小王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选项错误,属于环境支持,但未解决小王的心理认知问题。若小王仍认为 “被抛弃”,再好的环境也难以让其投入学习。
B选项错误,属于理性劝说,但忽视了创伤对其情绪的支配作用。创伤未处理时,“自立” 要求可能被视为 “指责”,加剧其无助感。
C选项正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通过心理干预(如危机介入、创伤治疗)帮助小王理解 “救助中心的安排是持续帮扶的一部分”,修复其对 “分离” 的错误认知,从根本上缓解焦虑。
D选项错误,属于社会支持干预,但小王的核心问题是对 “权威机构” 的信任危机,同龄人的劝说可能因缺乏权威性而效果有限,甚至被视为 “联合施压”。
故选C选项,只有解决创伤导致的认知偏差,才能让小王重新建立对支持系统的信任,进而主动接受技能培训,实现长远的自我发展。

单选题 4.社会工作者不能单枪匹马地采取介入行动,而要与服务对象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这体现了社会工作介入行动中的( )原则。
A . 个别化
B . 服务目标聚焦
C . 经济效益
D . 与服务对象相互信赖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选项错误,个别化: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例如,对于艾滋病 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都排斥他们,故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有个别化的介入行动。
B选项错误,瞄准服务目标: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例如,“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只有从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人际互动方面入手,才能根除“网瘾”,这是青 少年自己、家庭和学校最关心的。
C选项错误,考虑经济效益:介入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都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介入行动的原则就是要量力而行,优先考虑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行动,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有效的改 变结果。例如,对网瘾青少年的介入行动如果针对其家庭开展工作就可能比单纯针对个人有效得多。

D选项正确,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社会工作者不能单枪匹马地采取介入行动,而要与服务对象紧密配合,双方共同合力参与介入行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对象系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故D选项正确。

单选题 5.针对农村年幼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与人相处的社会能力,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等,建立一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他们提供服务。这体现了选择介入行动的( )原则。
A . 个别化
B .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C . 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D . 瞄准目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B选项错误,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 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强烈的 愿望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A选项错误,个别化: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例如,对于艾滋病 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都排斥他们,故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 者要有个别化的介入行动。
C选项正确,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于个人,介入行动应集中在协助其完成相关阶段的生命任务上;对于家庭或者群体,介入行动则要考虑与家庭和群体发展的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例如,年幼的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生活照顾,满足他们营养和健康的需要,发展其与人相处的社 会能力,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等。如果将他们交给年老的祖父母照顾就可能满足不了他们 成长的需要,这时建立一些农村幼儿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来为 他们提供服务,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故选C选项。
D选项错误,瞄准服务目标:介入行动应围绕着介入目标进行。例如,“网瘾”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是社会工 作者应该关注的,但介入行动首先要集中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只有从青少年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人际互动方面入手,才能根除“网瘾”,这是青 少年自己、家庭和学校最关心的。

大咖讲解: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徐龙超
社会工作者
暨南国际大学社会工作博士、中级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任某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民政部职业院校社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百名社工督导团成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
查看老师课程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