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相关课程

本视频可免费试听30秒,看完整版请购买课程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考点解析

所属考试:社会工作者
授课老师:刘晓晨
所属科目: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了解
所属章节: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所属版本:2025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介绍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
1、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2、专业方法的发展;
3、目标模式的变化;
4、工作对象的拓展;
5、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专题更新时间:2025/08/26 16:53:44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考点试题

多选题 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领域可以采用的基本专业方法主要有(  )。
A . 小组工作
B . 社会研究
C . 社会督导
D . 社区工作
E . 个案工作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在社会工作领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ADE正确)三个基本方法被分别确立,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B选项社会工作行政也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但不是基本的方法,是间接方法,故排除。
C选项社会工作督导也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但不是基本的方法,是间接方法,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DE。

单选题 2.社会工作不但关注现有问题的解决,而且特别注重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授之以渔”,“助人自助”反映了社会工作()的变化。
A . 过程模式
B . 问题导向模式
C . 优势视角模式
D . 目标模式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复杂化,社会工作者越发感到单纯的治疗型社会工作十分被动,而且治疗型社会工作把服务对象看得过于被动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于是,如何激发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使其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去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者考虑的重要问题。这样,社会工作就走出了单纯的治疗、救助的旧框架,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是“授之以鱼”,后来变成还要“授之以渔”。强调发展、增能取向都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A错误. 过程模式:过程模式主要涉及社会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服务流程,并不直接对应于题目中提到的从解决现有问题到预防和发展的转变。
B错误. 问题导向模式:问题导向模式侧重于识别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考虑。
C错误. 优势视角模式:优势视角模式强调发现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资源,但并没有直接反映题干中提到的从单纯治疗到预防和发展的转变。
D正确. 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则指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变化,从单纯的救助穷人和弱者(授之以鱼)到激发和发展服务对象的能力(授之以渔),正是目标模式的变化。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目标模式。

单选题 3.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后来在逐渐进行着发展变化,其中,强调发展、增能取向反映了社会工作( )的变化。
A . 目标模式
B . 优势视角模式
C . 问题导向模式
D . 认知行为模式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后来变成不但“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强调发展、增能取向都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B.“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C.问题导向记录是一种焦点非常清楚的记录,针对某个问题,将探讨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界定清楚,资料的收集与这个特定的问题有关;
D.认知行为模式,也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它是广泛使用的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干预疗法。侧重于个人应对策略的发展,目标是解决来访者当前问题,改变其不正确的>认知(例如,想法、信念和态度)、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无用模式,从而缓解来访者痛苦并减轻其相关症状。认知行为疗法是用来治疗抑郁症的,也可以被用来治疗许多精神疾病。
故选A。

单选题 4.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始终以微观治疗为主
B . 社会工作形成之初便提出社会一心理模式
C . 为展现专业服务效能而逐步拓展服务对象
D . 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而出现整合社会工作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中,曾经出现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社会工作者开始探讨将几种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这就是整合社会工作(或综合社会工作)的出现。目前,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故D正确。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是“授之以鱼”,后来变成还要“授之以渔”。强调发展、增能取向都反映了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故A错误。社会工作形成之初,主要受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其服务模式主要是心理-治疗模式,后来社会一心理模式得到发展。故B错误。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和人们对人类生存问题认识的变化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拓展,故C错误。

单选题 5.专业社会工作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 关于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社会工作教育领先实务发展
B . 多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并存
C . 行政性社会工作占主导地位
D . 企业积极支持社会工作发展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表现出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的特点;
B正确,西方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人本主义模式、赋权增能模式、女权主义模式、后现代模式,从而形成多种理论模式并存、多种工作方法竞相发展的局面。这也是社会工作不断繁荣发展的表现;
C错误,1991年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94 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推进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进程。此后,民政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时讲授社会工作内容,高等学校则参考国际社会工作的框架开办专业教育,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D错误,无此表述。

大咖讲解: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刘晓晨
社会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曾四次担任Ja(国际青年成就)大学生事业起航课程团队队长,在《社会福利》、《中国社会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发展简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议题包括:儿童权利、社区发展、社会性别、NGO倡导等。
查看老师课程
相关知识点推荐
高频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
1、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3、制度背景—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1)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
(2)确立了“助人自助” 的观念;
(3)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18世纪中期—友善访问员;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服务组织出现

高频

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1、专业教育的发展
(1)1919年美国成立专业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
(2)1952年形成社会工作学院标准,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
2、专业方法的发展
(1)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成为社会工作方法的开端;
(2)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
(2)40年代,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社区工作专业工作方法逐步发展。
3、专业组织的发展
(1)19世纪慈善组织会社的出现,为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频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历史上和社会福利思想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1925年燕京大学设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1949年以后的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
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的进程。
1991年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
(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高频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
2、坚持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1)宏观上:社会的民主与和谐、追求社会进步;
(2)社会层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包容;
(3)职业行动上:为困难有需要人士服务。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社会工作以服务对象生活状况的改变、能力发展为目标。
4、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高频

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及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及多种服务模式的形成

高频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200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这就对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并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高频

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①社会工作深入参与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向基层放权贼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因此,我国社会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面临着新的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社会工作在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上要有新的高质量发展。
②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加快建设
④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互相促进

高频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是传教士在我国开办社会服务,并在大学讲授社会服务等课程,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
1925年燕京大学设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添加社会工作者学习群或学霸君

领取资料&加备考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拒绝盲目备考,加学习群领资料共同进步!

师资团队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