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 >教师资格证 > 报考指导 > 笔试报名

现代教育,有无必要重温“样板戏”?

来源:233网校 2008-02-27 10:01:00
      教育部日前透露,从今年3月至明年7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在15首入选经典唱段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甘洒热血写春秋》等均是产生于特定年代的样板戏。据江苏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江苏是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已经酝酿在南京等沿江八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具体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教育部的有关负责人指出,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旨在贯彻党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戏曲界的专家、教授更是非常支持和倡导这样的试点,声称京剧进校园非常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看这阵势就知,这次试点非同小可,大有胜过前昔推广的“校园集体舞”,所以即使社会舆论怎么哗然,网友怎么唇枪舌剑,人们怎么情绪激昂;也不会动摇教育部此次颇富创意的试点。不论行政命令还是不作强制的倡导,“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课程试点,一至九年级学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非如网友所热议的“教育部好像不甘寂寞,闹点动静来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那么简单、低调。 
      谁都知道京剧是国粹,但现在有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会唱京剧的并不多。除了那些上了岁数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年轻人会唱京剧的,更别谈那些中小学生了。也谁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传统文化现在却是日渐式微,京剧更是如此,如不挽救长久下去将会面临灭绝的可能。所以,如果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来说,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将会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达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外”的目的。但是这样的好事儿并非那么完美,至少有一点,我们应当看到传统民族文化远不限于京剧一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其种类丰富多彩,单剧种(地方戏)而言就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实际上,地方戏与京剧相比较的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京剧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比如一些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对京剧、相声情有独衷就能说明此题,反而那些地方戏更逐渐式微。如若要谈学习保护国粹的话,那么地方戏岂不是更有必要。 
      要求中小学生学唱京剧样板戏确实非同寻常,从感官上很容易刺激人们的艺术理念和对政治敏感的神经。无论是最激烈的反对者还是静观默认者,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会对京剧是美好的事物而否认的。普遍的民众、网友都认为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学学京剧,唱唱样板戏,无论是对活跃教育氛围,还是对提高艺术修养,都不失为一件锦上添花之事。但是,看观中国教育部近来的改革举措,结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措,似乎总有些难以让人对之恭维、信服。在前期推广的“校园集体舞”运动,目的是提倡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跳交谊舞,一开始那可是风风火火、热潮满天,但后来直至现在似乎并没什么大的见效,开展过这项“集体舞运动”的中小学校甚少,有的学校压根儿就没有动一动。有报道说即使那些试点学校为了应付这项“运动”,曾风光几天后就“舞鞋入库,衣放南山”了。所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并非不理智,他们反对的其实是以行政权力强行推广京剧进课堂。 
      在前车之鉴面前的“校园京剧运动”,现在已是轰轰烈烈的了,如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江苏省已经酝酿在南京等沿江八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具体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之中;等等的10个省市同时启动这项试点工作,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和规模宏大的政绩表象。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一个良好的初衷,但这样做有没有人冷静、认真地考虑过现代中小学生的真正需要,接受何样的知识和事物?美好的事物固然要接受,但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须硬塞给孩子;锦上添花的好点子固然要推广,但并不一定就能适合所有的孩子。中小学生学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之类简洁明快的革命“样板戏”,可不是件容易之事。京剧唱腔咿咿呀呀的,与动画、游戏及杰伦歌曲相比,孩子会对哪个更感兴趣?现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京剧“样板戏”强加于学生,岂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虽然京剧是国粹,“纳入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但“必要”并不等于就是“可行”,更何况这仅仅只是个“试点”。其实,一个欠思量的主意就像那“拍脑袋”而不加思索的效果。即使教育部觉得真正有必要,或即使行政性强行推广起来,其都会遇到一系列困难的,甚至很有可能挫伤民意。众所周知,京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门精致和成熟的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演员须兼具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可想而知其是多么难学难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唱精通它,除有一定的天赋外,没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岂能成正果。现在把京剧当作音乐课的一部分,有那么多的专业京剧师资吗?若无,那何以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若仅凭学校现有的音乐教师临时客串教唱京剧,其效果我们可想而知,京剧将成“四不象”,这不仅仅浪费了教育资源,颠倒了教学理念,更是糟蹋了那神圣的“国粹”,这岂不“罪莫大焉”乎?  
      在15首入选经典唱段中,有的均是产生于特定年代的样板戏。何为“样板戏”?它是京剧艺术的一部分,是人民在一定时期创造出来的艺术产物。但对于“样板戏”,还得对我国“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下特定的戏剧作品有所了解,虽然我没经历过那段时期,但也曾听老前辈们讲解过,民间也流传不少与此有关的作品。“样板”一词同义于现在的“榜样”,1950年代中期后,“样板”一词开始在中国慢慢普及开来。“大跃进”时,在全国各地推广“样板田”,创造了“高产卫星”的“奇迹”,“样板 ”一词成了“赶比超”劳动竞赛运动的流行词。后来,“树立样板”也成为全国各行各业实现革命化目标的首要任务之一。“样板”一词开始具有了“政治正确”的鲜明示范意义,1964年,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戏剧界的革命化。应“京剧革命化”的需要,“样板戏”也即产生。正如此,《红灯记》、《沙家滨》、《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成了十年“文革”中最重要的“革命教材”及“精神食粮”。为了灌输“阶级斗争思想”,儿童必须学唱“样板戏”,“样板戏”走进了中小学校的课堂,被编入语文教材,课本中几乎都有“样板戏”的片断,成为许多地方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内容。现在,我们在新政下学习、生活、工作,“样板戏”早已消失,官方媒体上已经看不到“样板戏”这三个字,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不再出现“样板戏”片断。 
      除此之外,“样板戏”的整体艺术成就并不高,无论其剧词内容还是音乐,除了只有那声嘶力竭的喊叫外,根本就没有温情和悲悯;而现代京剧在管弦或电子器乐等乐团的烘托下,显的有诗情画意,其气势也是那么磅礴。今天重唱“样板戏”,在教育官员的心目中认为是带给我们一种怀旧情绪,而我却觉得是一场早已散去的梦魇。巴金老人在《随想录》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不止是一段两段,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这段话,更是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样板戏”是有毒的,其塑造的不外乎是一些“假大空”式的形象,将残酷的阶级斗争逻辑贯穿其中,创作几乎都是完全违反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样板戏”的曲调再优美、词语再精致,其初衷与最终都是强化政治思想灌输的政治宣传品。所以,作为变态的政治环境的产物的“样板戏”其实就是“阴谋文艺”之说并不夸张。虽然现在文化艺术、娱乐兴趣的多元化,但充满着反社会反人性反文明的精神毒素又怎么可能成为主流的社会价值呢? 
      由学生学唱京剧“样板戏”,保护国粹之乐中而生悲:40年前,将带有极端教条主义性质的“样板戏”塞入语文教材,乃是政治知识蒙昧所至;然而,在今天科学、文明、和谐的时代,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竟然会拟定出如此与人类文明潮流背道而驰的政策,岂不荒缪?!其实,稍明事理的人都很清楚,今日再让中小学生偏执于“样板戏”,是毫无文明价值和历史教育价值的,它的死而复生定会对我们的文明、健康社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一个在灾难浩劫中走过来的民族,总有一个痛定思痛的过程,而“样板戏”在前辈的心中烙下的火印长久地炙烤着他们的记忆,如今我们又怎忍心再次来撕开他们的记忆创伤呢?今天,我们只有在深刻反省文革的基础上,才可大谈对样板戏的借鉴和吸收。过去的“文革”等运动是残酷的,现在教育部门拟定的教育政策,难道是要让现代中小学生感受那“文革”运动“洗礼”下的“阴谋文艺”?孩子们缺少辨别是非能力,教他们学唱“样板戏”,他们将会对历史背景充满幻想,甚至产生憧憬。相对的,孩子们天真幼稚,难道说这些教育官员比孩子们更无知?此种学唱“样板戏”,走荒唐的回头路的无知之作,似乎总令人产生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难道某些人士借此别有用图?吾等不敢妄加定论,还是拭目以观吧。 
      当今教育确实需要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将历史悲剧重演,将旧日的极端教条主义重温;更何况现在教育最需改革的是那种僵化与行政化的思维!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成长,奉劝当今的这些教育部门官员,你们应该去认真地探索研究科学、健康、可持续性的教学规划,而不是“闭门造车”搞什么荒诞的“校园唱京剧”类的创新与改革!
相关阅读

距2024社会工作者考试还有

36

立即提分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号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考试圈子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