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3教育与文化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6日
  二、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社会文化,如政治、经济思想、哲学、道德、宗教、法律、文学、艺术以及民俗等方面都对教育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其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同时,其他社会文化也是教育内容的源泉,这些文化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相反,各种社会文化也要依赖教育的传播、深化延续。没有教育,人类的文化就无法世代相传,人类社会将永远陷入愚昧状态。因此,教育与其他社会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
  社会文化传统主要指渗透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社会生产、生活长期保留沿袭下来的为社会全体公民所认同的风俗习惯、道德礼仪、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文化传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不同的社会创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也反映到教育中,形成了教育的不同风格与特点。例如,各民族都把关于本民族语言的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一些具有艺术和人文精神传统的国家和民族,其教育内容也侧重于人文和艺术类课程,例如法国、英国。而被称为世界文化大熔炉的美国,由于其复杂的社会构成成分和短暂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多元文化背景使它成为至今仍具有与众不同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民族。这种文化反映到教育中,表现为美国的教育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教育观念上表现出提倡创新、注重个性等特点。在中国,由历史上注重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忠、义、礼、孝等观念形成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在教育内容上也主要以提倡伦理纲常的儒家经典为主。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强烈地影响着学校教育,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观念不仅影响着教育内容,也影响着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例如,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使中国的教育成为为官从政,通往仕途的手段。在今天的应试教育中,仍可清晰地看出这一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子。对于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系统的深刻差异,曾有人用以下两表加以概括:
  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

东方

西方

相互依赖

个性独立

调和社会与自我

注重个性自由

不注重隐私权

注重隐私权

个人缺乏自信

个人富有自信

数世同堂大家庭

婚姻子女小家庭

尊重老人

重视儿童

认为现状美好

经常批评现实

多神论

一神论

东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

东方

西方

调和社会和自我

注重个性自由和主体意识

教育价值取向

重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知识的内在价值

重教育的世俗性

重教育的宗教性

强调教师权威

重视儿童

师生关系

师生相互依赖

个性独立

师道尊严

师生平等

重教的行为

重学的行为

教学行为

教学形式刻板

教学形式灵活

压制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

体现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

  2.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先进程度和性质
  教育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积累的文化知识的精粹,因此,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起着制约作用。例如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只教授算术、天文、几何等几门科学类的知识,而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艺术、文学等有了巨大发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多,学校课程也随之增加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夸美纽斯也因此能够提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学校课程也随之不断进行变革与更新。
  3.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首先,文化观念对教育观念的影响表现为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例如,同样是大工业生产的国家,具有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的国家就十分重视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日本和德国就是如此;而像英国等一些文化观念较为传统保守的国家,其教育革新的进程也较为缓慢。
  其次,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任何教育思想总是在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起来的,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观念或社会思潮密切相关。它们或是针对某种社会文化观念的反驳与冲突,或是以某种文化思潮为支撑,产生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思潮与流派。例如,教育史上自文艺复兴时期,在社会倡导的平等、博爱、民主等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尊重个性自由的教育观和教育思想;二战以来各种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改造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出现;在当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等,都是一定时代社会文化观念发展变化的反映。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
  文化传递是文化的代际间的传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积累的成果,要想经验继续得以保存和传递给下一代,必须通过教育。因为文化特质不可能通过遗传来获得,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而教育是最为高效和全面地传递人类文化的途径和手段。在教育活动中,人们对文化进行选择、加工和整理,形成一定的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过程传递给年轻一代,并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掌握,成为他们知识经验的一部分,如此世代相传,使文化得以继承。而对文化的记载、选择、整理的过程也是保存文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教育不仅向受教育者直接传递现成的社会文化,还使受教育者掌握获得社会文化的工具和手段,如文字、现代化传媒工具的使用方法等。
  2.教育可以传播和普及文化
  文化的传播是社会文化在空间上的展开和流动,即文化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扩散。一种新的文化观念、进步文化或异地文化要想在较短时间内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需要通过教育。例如,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后起国家(如摆脱殖民统治不久的国家),为了弥补其文化科学与世界总体水平的差距,迅速赶上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都十分注重大力发展教育,以使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得以迅速传播和普及,以尽快提高本国的文明程度。
  另外,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也需要教育。在人类社会文明已高度发达的今天,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文化交流是不同地区间增进了解,互通有无,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形成新文化,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方式。文化交流的途径很多,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同一国家和地区的校际交流,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国际教育交流、互派留学生等,通过教育交流的活动,能使不同地域的人们开阔视野,加速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3.教育可以发展和创新文化
  教育不仅具有传递、交流、普及文化的作用,还具有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的。通过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可能。另外,在人类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发展和创新文化方面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