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6.3师生关系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7日
  三、师生关系的表现
  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是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可以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主体间关系;从教育学角度看,师生之间是教育和被教育关系;从心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认知、情感、个性相互作用关系;从文化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共享和创新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角色关系、互动关系;从管理学角度看,师生之间存在管理与自我管理关系等。
  (一)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高位与低位、权威与平庸框架下的等级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尊重蕴涵着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被尊重蕴涵着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是一种社会公德,不需要怀疑它的存在性,不需要证明它的存在条件。任何人只要是生活在世界上,都应当在尊重与被尊重的环境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同样是相互尊重,他们虽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作为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这是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利,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保证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格。
  (二)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教与学“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教学效率。教、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相互信任是师生建立朋友关系的前提。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既包括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要钟爱教育事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成为受学生信赖的良师。另一方面,教师心灵的窗户要始终向学生敞开着。如果教师的心灵对学生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学生就不可能主动靠近教师,更不可能与教师交朋友。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一同开诚布公地探讨对社会、对人生、对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看法与认识。只有学生信任了教师,才会接近教师,才会和教师说真话,说心里话,才能和教师变成知心朋友。
  成为朋友的师生之间,彼此都充满了信心。这种双向的期待和影响大大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既可以增强教师教好学的信心,又能增强学生学好习的自信。师生间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需要爱做桥梁,爱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在师生关系中,爱既是师生朋友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又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因为来自老师的爱是其他任何方面的爱所不能替代的。同时,老师也不要随意拒绝或冷漠来自学生的爱。
  (三)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
  从观念上讲,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为封建专制特权政治服务,因而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驯服的工具和恭顺的奴仆。在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力属于机器的一部分,学生则被视为“后备的机器”。无论是驯服的工具,还是“后备的机器”,学生作为待用的工具的性质并没得到改变。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在教育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的人”,他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被视为教师服务的对象。正如《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所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因此,作为被服务者的学生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教师,同时教师要扶持和爱护学生,二者相辅相成。
  从职能上讲,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而教学效果又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内化的程度。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标准。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必须针对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四)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内涵。但现代教学中的“教”已不再单指传道、授业与解惑了,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学高为师。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掌握着教学的方向、内容、进程和质量,自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知识的源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权威地位和示范作用的第一因素。
  其次,身正为范。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许多高尚的品质,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待人热情、正直、诚实、准时守约、乐于助人、勤奋以及公开承认和纠正自己工作中的错误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指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教师“教”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心理品质。但自信心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以能力为媒介后天逐步习得的。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并取得成功,是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信的有效办法。只有自信,才有自尊,才有自强。
  最后,强化学生人格建构意识,促进人格结构不断完善。人格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具体的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过自己的工作使每个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协调统一。形成心理活动和谐、均衡的心理系统,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四种关系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现代师生基本关系。相互尊重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教与学是师生关系的内容与核心,服务与被服务既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又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实质,而爱与被爱、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根本。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师生和谐亲密和相互配合,以达成教学中的共创共享、教学相长目标的理想的师生关系。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