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小学教育学辅导

北京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归纳记忆:第七章 课程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1日

第七章 课程

章节习题】【听讲师解读考点

  【本章考核目标】
  1.了解: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
  2.识记: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定义。
  3.理解:各种课程类型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标准,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制约课程发展的诸因素及其影响;中小学开设的主要学科课和活动课;课程发展的~般趋势。
  4.掌握: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要求。
  【本章知识点结构】
  
  各知识点板块分述:
  知识点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概念
  1.广义和狭义的“课程”定义
  2.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监督的依据,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3.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与特点对课程的影响
  5.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三、课程的分类(具体参见本章知识点表格二)
  1.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课程类别
  2.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分类标准、定义和特点
  知识点二:课程设计(具体参见本章知识点表格一)
  一、课程设计的概念
  二、课程设计的模式
  三、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定义、结构及其设计原则。
  知识点三:课程发展
  一、课程发展的一般趋势
  1.选择化与个性化
  2.平衡化
  3.综合化
  4.管理的多极化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知识点表格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
计具体
内容

定义

结构

设计的一般原则

课程计划及其设计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指导思
  想、培养目标、课程机构、课程实施与评价

(1)注重课程水准的合适性;(2)充分体现均衡性;(3)具有充分的灵活性;(4)课程计划本身及其中的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

学科课程标准及其设计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前言、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实施

建议

(1)要保持基本要求:(2)
要有一定的选择性;(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4)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及
  其设计

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索引

(1)方向性原则;(2)完
  整性原则;(3)适切性原则;(4)教材的标准和审定

知识点表格二:课程的分类


分类
依据

课程名称

定义

特点

国家课程

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
制和核定的课程,是一级课程

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强调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发展性和共同性

从课程
的管理
制度角

地方课程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

学校课程

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
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开发的多样性、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

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

学科课程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
  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1)从知识体系、社会需要
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社会本位:(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3)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交给学生

从课程
  的组织

核心

活动课程

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
  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1)从儿童的需要、兴趣和
个性出发设计课程,是儿童本位、经验本位;(2)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3)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综合课程

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
  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优点:在于它有利于促进知识综合化,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密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点:主要是教科书的编写较为困难,只专不博的教师很难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

续表

分类依据

课程名称

定义

特点

按学生

必修课程

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统一性和强制性

学习的选择自由度

选修课程

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学习的课程

选择性、多样性

从课程

显性课程

的存在
形式和
地位

隐性课程

指构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他们能对学生产生经常而有效的影响

对学生的影响的特点如下:(1)影响的无意识性; (2)空间的广泛性;(3)内容的全面性

基础教
育课程
体系的
结构性
突破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

  资料推荐: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章节突破题 历年真题

  233网校教师资格提醒:符合条件者现在报考是最明智的选择,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为备考2015年3月22日考试,集结了拥有丰富的教学培训经验师资,开设了VIP班,全力助考生在北京最后一次自主命题的考试中一次通关,不留遗憾!!点击>>免费试听体验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