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教育学辅导

2015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3.2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12日
  三、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矛盾的重点,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前后相邻的阶段总是有规律地更替着。在人的各个发展阶段均有必须实现的基本课题,如果一个阶段中必须实现的课题未实现,而后的发展将受阻;如果很好地实现了,则成为而后发展的准备。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能力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形成与事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而到了儿童时期,认识能力已发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帮助。只有到了青年时期,人的认识能力才开始以抽象概念为基础,逻辑思维才成为人的认识能力的根本性特点。再比如,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由于青少年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多讲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采取新奇刺激和有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对他们进行学术知识的教学,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和未来的升学就业指导。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相对的,每一年龄阶段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持续发展的关系。如在某一阶段之初,可能还保存着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有时同一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种衔接性是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如初中一年级学生还带有童年期特征,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显现出少年期特征。因而教育工作者既要考虑阶段性,又要着眼于发展,注意衔接和过渡。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