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解答之教育学

来源:233网校 2009年1月5日
5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哪位教育家提倡遵守的信条?
答:陶行知。
52、“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
答:循序渐进原则。
5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那种特点?
答:示范性。
54、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
答: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55、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辅导形式是什么?
答: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辅导形式是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现场教学。
56、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答: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57、课程主要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58、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答:(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和品德,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
59、1958年学制改革确立的办学方针和办学原则是什么?
答:“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三个并举、六个结合”的办学原则。
60、我国学位分哪三级?
答: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是工作经历)。
61、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答: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体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62、什么是通才教育?
答: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同时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63、什么是专才教育?
答: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64、如何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答:(1)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全部认识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处于积极状态,教学内容可带些探索性,要留下让学生思考的余地。(2)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
65、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书育人相一致?
答:(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66、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自觉纪律教育;(5)劳动教育;(6)民主与法制教育;(7)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8)道德教育。
67、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实现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什么?
答:壬戌学制,暌卯学制。
68、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史上曾形成过两大理论流派是什么?
答: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6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培样全面发展人唯一方法是什么?
答:社会分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答:环境。
71、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是哪国教育家谁提出的?
答:美国、杜威。
72、在西方,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什么?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什么?
答:《论演说家的教育》,《学记》。
73、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从事的某一门或几门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精深的了解,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3)具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等,只有具备了教育理论,才能自觉,有目的的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74、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答:(1)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可塑性、依附性、向师性说明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教育对象,处于客体地位,(2)学生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因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点。
7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表现为哪几四个相互关系的阶段?
答: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知识的巩固与保持,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6、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是什么。
答: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77、对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有哪些要求?
答:(1)作业内容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宜、难易要适度(3)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4)及时批改学生作业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78、试论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答:这一原则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波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原则是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制定的,它要求:(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整个体系;(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3)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9、试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答:这一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既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一原则既考虑学生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普遍性,可顾及到可变性、特殊性,又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有利于选拔特殊人才,他要求:(1)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教学,把主要精力用于全班集体教学,同时兼顾个别;(2)面向学生大多数,使学习深度、速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人才的学生;(4)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
80、如何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答:(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系热爱后进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
81、教师备课应作好哪几项工作?
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8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教书育人。
83、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环境教学法。
84、什么是班级授课制?
答:班级授课制就是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固定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85、上好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结构合理;(4)方法适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86、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那种学制?
答:壬子葵丑学制。
87、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88、实有主义的代表人是谁、他是哪国人,其代表作是什么?
答: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89、考试的方式主要有哪三种?
答:口试、笔试和实践考核。
90、班主任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1)确立班主任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91、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两种教育体系?
答: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9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1)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影响的多角性、多层次性决定了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提高会出现反应。(3)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和发展双向性特点,好的、坏的都易接受。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要抓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反复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使学生在每一次教育中逐步提高思想品德。
93、当前,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9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个特点?
答:长期性。
9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96、班级授课制有哪些优缺点?
答: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便于严格管理,使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也有明显的缺点,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忽略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过于偏重书本知识,忽略学生实践活动,易造成理论脱离实际。
97、我国古代的“大艺“之教包括哪些?
答:礼、乐、射、卸、书、数。
98、“学而时习之”体现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巩固性原则。
99、为什么教育者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答: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100、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答: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协助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必须做到:(1)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在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工作时,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家庭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和教育各有自己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增强学校与家庭的间的相互联系,学校通过采取互相访问、举行家长会、建立通讯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家庭间的联系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并取得一致意见,教育影响学生,(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可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为教育服务。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