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面试试讲

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试讲教学技能

来源:233网校 2017年12月20日
导读: 以下内容为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的教学技能,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顺利通过教师资格面试!面试考什么?情景化面试指导>>

一、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导人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称为定向导入,主要应用于上课之始,开设新课程或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过程之中。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六个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迁移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艺术性原则;(6)多样性原则。

(三)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导人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人。导入可以交代新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交代新课学习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它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缺乏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这种导入法在高中使用较好。

另外,还有一种直接导人的方法,即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包括两类:实物导入与电教媒体导入。

实物导入是指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分析,引出新知识的导人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例如,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导人,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及其侧面展开图,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计算公式。

电教媒体导入即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导人教学,既有声又有像,直观、形象、生动、新颖、有趣,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录音机教学,教师先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提问让学生回答,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运用投影仪、多媒体既能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并且还有报考功能。

2.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

3.活动导入

活动导人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铺垫。游戏活动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乐中达到温故而知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游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中学物理《杠杆》:

教师在讲《杠杆》一节课时,先给每位同学都发一根火柴,做折断火柴的游戏。

教师:大家取一根火柴放在中指第一个关节的背上,用食指和无名指向下压,中指向上抬,看能否把火柴折断。

学生纷纷尝试,可以轻易折断。

教师:大家再换个姿势,把火柴放在中指第一个关节的内面,用中指往下压,食指和无名指往上抬,看能否折断。

学生又因好奇而去尝试,也可以折断。

教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地折断火柴呢?学了本节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了。

【点评】中学生智力发展迅速,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这样的活动导入,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给学生以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人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中学历史《明朝君权的强化》:

一位历史教师在教授《明朝君权的强化》一课时,先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布满疑团的故事。教师:明朝洪武年间的某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家中请客都请了什么人?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纸。宋濂一看,纸上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同学们面面相觑,悬念已成)

教师: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相互讨论,课堂氛围良好)

【点评】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和设置问题,使悬念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5.经验导入

经验导人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基础,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学生回忆的导入方法。

如物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教师:冬天,同学们的手被冻得发疼,这时候就会搓搓手,搓手有什么效果呢?

学生:手发热,暖和。

教师: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

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6.实验导入

实验导入是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中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某些章节之初,可由教师演示一系列实验。设计演示实验可从已知实验人手,向本章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电等使学生在学习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大量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同时引发若干思考。这一系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如物理《光的折射》:

上课时,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先演示实验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接着演示另一个实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讲述看到的现象。然后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来解释这些现象的。

7.歌曲导入

歌曲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手段,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歌曲或者让学生唱歌曲的方式导人新课,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新课的教学重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如中学历史《改革开放》:

教师在上课前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歌颂的是什么吗?

学生: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教师:非常正确,这首歌主要歌颂的是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做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的具体内容。

8.故事导入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如音乐《茉莉花》:

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古国有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她貌若天仙,但残酷无情。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一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的人,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的,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略)瞧,月亮出来了,僧侣们的祈祷乐响起了(交响乐——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动了这位美丽而又残酷的公主,她终于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9.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如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师上课为学生讲述真实事例: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从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而倾家荡产。父亲为了给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2007年,杨丽娟已如愿亲眼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随后,不堪重负的杨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此等激进行为,甚至有媒体惊呼“她不是一个人在追星!”。

听完这个真实的事例,大家有什么感受?杨丽娟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到底她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影响呢?

【点评】通过这样一则震撼的新闻,可以给学生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从而明白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

10.问题导入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导人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人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暂时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并且要以疑激思,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

如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从拉绳上来看,是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

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

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

学生:为什么?

(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

教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定律。

1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数学《黄金分割》:

教师先展示了三幅图片。

第一幅:芭蕾舞演员。

教师:他们在演出时,不时地踮起脚尖,使腿长和身高的比值接近0.618。凡是具有这种比例的身材,看上去会使人感到和谐、平衡、舒适,有一种美的感觉。

第二幅:上海东方明珠塔。

教师:上海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它的上球体选在距地面295米处的位置,这个位置恰好在塔身5:8的地方,这个比值接近于0.618,这样的比值使塔身显得非常协调、美观。

第三幅:古埃及的金字塔。

教师: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它底面的边长与高之比都接近于0.618。

教师:为什么这些图片展示的美,背后都隐藏着0.618这个数字?这个值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金分割值。

12.诗文导入

课堂导入时,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对学科本身的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与人格的完善。

13.练习导入

练习导人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

如数学《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师:大家先列出方程式,计算一下黑板上这道题目。

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凸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学生开始解题,一段时间后,教师问学生计算结果,学生都说能列出方程可是算不出答案。此时,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练习导入时选择的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4.笑话导入

每个人对笑话都不会抗拒的,运用笑话,必将使课堂弥漫着轻松气氛。

如语文《药》:

一位教师上《药》这堂课时这样开头:

给大家讲个笑话:从前有对父子极其迷信,每天早晨都要翻翻老皇历,看适宜做什么,忌讳做什么。一天,老头要出去办事,习惯性地翻开皇历——不好!上面说今天“不宜出门”,这可急坏了他。但他灵机一动:不宜出“门”,我翻墙头不行么?于是就去翻墙.由于土墙年久失修,塌了,把老头压在下面起不来。他大喊:“儿子救命!”儿子听到后说:“别急,我来翻翻皇历——不好!

上面说今天‘不宜动土’,所以我不能救你!”结果老头活活被压死了。(学生笑)

我们在笑的时候,也感到悲哀——多么迷信、多么愚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药》,讲的故事也很愚昧:竞然有人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

15.谜语、歇后语导入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水平,也具备一些运用已知求未知的能力。而且他们还具有挑战精神,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就能设计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并顺势导入新课,效果会非常好的。

如语文《数字杂说》:

在授课前,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关数字的问题,如填写有关数字的歇后语:

1.一根头发系石磨——千钧()发。

2.二齿钉耙——有()下子。

3.十点才到九点六——差点()。

生1:我知道,第一个空是一。

师:回答正确。

生2:第二个空是二。

师:真聪明啊,那第三个会是多少呢?

生3:四,谐音“事情”的“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啊!都能猜出与歇后语相关的数字。那这些数字有什么出身和妙趣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数字杂说》。

【点评】教师设计有关数字的歇后语,要求学生解答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就有兴趣学习有关数字的知识了。这种歇后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为顺利导入新课做好了铺垫。

16.观念冲突导入

观念冲突导入是指针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人方法。

如化学《熔点和沸点》:

(上课前,教师点燃酒精灯,对烧杯里的液体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冒泡)

教师:谁敢把手指放进这个烧杯?

学生:这怎么可能?

(学生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敢试)

教师看没人来尝试,说:同学们都不敢啊?那老师来试试。

(教师把食指放进烧杯)

教师:看!老师可以做到,真的没有危险,现在有没有人想试一试?

(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液体是醋和油的混合物,醋沉在油下面,醋的沸点比水和油都低很多。加热后醋很快就开始沸腾。不知道醋的沸点的人是不敢尝试的,其实里面的温度只有60℃。

【点评】教师利用学生以往的经验:沸腾的液体会烫伤人来制造矛盾,亲自尝试后,使学生们立即产生疑问,萌生探索的欲望。在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变教具为学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17.板书导入

板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板书导入常用变化字体、变化字的大小、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采用绘画、故意写错别字等形式来实现。

如语文《爱莲说》:

著名教师魏书生在上《爱莲说》这一课时,板书时,故意将作者周敦颐的“颐”写错,同学们便议论纷纷,有的学生甚至大声指出教师的错误,魏书生随即请学生起来纠正,进而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点评】通过故意写错别字,由学生发现并指出,可以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兴奋起来,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到课堂学习,通过发现教师的错误这种方式,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

18.板画导入

开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画,或者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一幅画,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如讲《宇宙里有什么》时,先在黑板上画两个少年乘火箭在星空上飞翔的简笔画,而后配以语言,导入新课。

总之,导入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考生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自己的教学特长,灵活机动地设计不同的导人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打动学生的心灵。但需要注意的是,导入一定要贴合实际,不可以受“导人一定要非同凡响”这种观点的影响,只要设计的导入是符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特长的,就算是常规导入也是可行的。

(四)试讲导入高分技巧

1.设计新颖的导入

与众不同的导入方式往往会更加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在所有考生都千篇一律“各位同学,我们来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位考生以故事、歌谣、活动、悬念等来引出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必然会获得考官的青睐。新颖的导入,需要平时的积累。考生平时在关注教案或者优质课时,应重点关注别人的导入方式,搜集相关素材。同时应做相应的练习,选择一则课题,尽可能多地设计导入方式,以这种方式来开阔自己的思维,训练自己的创造力。

2.良好的表现方式

有了新颖的导人方式后,还需要用良好的表现将其表达出来,感染听者的情绪。这首先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考官。其次是好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导入形式,需要考生用相应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即肢体语言既要丰富,又忌过多,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3.正确认识导入

经常有考生因为没有设计好导入而影响了整个试讲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导入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试讲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新颖的导人是在教学过程完整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如果针对一个课题,考生没有办法想到新颖的导入,那么就应选择普通的导入方式,把时间放在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要因为过多地思考导入而影响整个试讲过程。

【备考提示】在设计导入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一定要设计适合课题的导入,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奇特的导入方式,而忽视自己的表现,否则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考场备考时,考生应先做好整个教学设计,并简单熟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优化导入的设计。所以,平时各位考生可以通过针对一个课题内容,尝试尽可能多地设计几种导入方式来开阔自己的思维,训练良好的导入技能。

二、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含义

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作用

1.对学生的作用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

其次,提问还为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教师的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除了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提问还能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提问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当课堂氛围沉闷时。教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回答与点评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所以,提问又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备考提示】在试讲过程中,虽然没有真正的学生进行配合,达成互动,但是提问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问能考查考生对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了解程度,能反映考生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写教案时,考生要有对提问环节的设计,包括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找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及教师的反馈等。

(三)提问的分类

1.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低级认知提问

低级认知提问,又称基础性提问,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与错误。它包括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三种。

①知识性提问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

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在知识性提问中,教师通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谁、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有哪些等。

②理解性提问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对学习内容做更深入的理解。

在理解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请你用自己的话叙述、阐述、比较、对照、解

释等。

③应用性提问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检查学生把所学概念、规则和原理等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分辨、选择、举例等。例如,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起因。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提问。通常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性,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它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

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①分析性提问

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类提问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构成要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关系、得出结论、论证、证明、分析等。

②综合性提问

在进行综合性提问时,教师需要学会分析综合与推理想象。

分析综合,要求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从分析中得出结论。例如,通过阅读相关的数据、地图等资料,判断世界各地的地形特点和气候差异。

推理想象,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比如知道亲本的基因型来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

综合提问的表达形式一般如下: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会出现什么结果?

③评价性提问

评价性提问又称开拓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做出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评论性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在评价性提问中,教师经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例如,通过《项链》这篇文章的学习,你怎样看待法国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2.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1)诱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常使用诱导提问。

如语文《喂——出来》:

教师在板书课题后提问:

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要让谁出来?

生:我想知道是谁在叫谁出来?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要让他出来?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带着同学们的疑问来共同学习《喂——出来》。

【点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喂——出来》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先激发学生对于“喂——出来”这个题目的探究欲望,从而进入到课文的学习。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就多了很多期待。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如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

师:怎么得的90度?

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这样计算对吗?

(课件演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后)

生:各是18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

生:……

【点评】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三角形内角和的一半:90度。教师演示三角形等分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再加上自己的动手操作后,这才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通过教师的疏导,既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3)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如历史《鸦片战争》:

在讲到“鸦片战争”时,先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提出第二个问题“中国落后在何处”。学生讨论总结后,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中英力量对比状况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鸦片战争。

【点评】由学生在书本上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入手,慢慢引导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经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会对鸦片战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4)迂回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另外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如语文《望洞庭》: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即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颜色各异,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将它跟诗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生:像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学生朗读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大家要有感情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点评】这位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含义时,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想象皎洁的月光下洞庭湖周边的美景。通过创设情境和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青螺与君山的内在联系。

(四)提问注意事项

1.关于问题设计

(1)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性;

(2)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3)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4)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5)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6)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性;

(7)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8)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

(9)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

(10)问题设计要有生成性。

2.提问要讲究时机

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当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时,即为“最佳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恰当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等,都可以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提问要注意态度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做回答的学生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中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试讲提问高分技巧

1.提问高分要点

(1)吐字清晰、表述连贯

由于考试本身具有严肃性,提问双方的角色又都是由考生一人来完成,这对于考生而言是一种没有过的经历,有些考生在考场提问时放不开,底气不足,吐字不清晰,表述断断续续,从而影响了提问的效果。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提前设计好问题,以及学生的回答。这样才能避免临时组织语言时,由于紧张而导致词不达意。在试讲中,表述一定要清晰连贯,争取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如音乐课进行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试讲: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知道这是关于什么动物的故事吗?(停顿两秒,简单环视教室)

师:嗯,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是关于丹顶鹤的故事,那么有谁知道故事发生在哪里吗?有谁愿意讲讲这个故事吗?

(停顿两秒,简单环视教室,然后手指向教室中间)

师:好,你来给大家说说。

(眼神看向手指的方向,微笑并做倾听状,停顿两秒)

师:刚才他给大家讲了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我们知道啊,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大丹顶鹤滑进沼泽地,就再也没上来。这个故事充满了爱,充满了人性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注意语速与停顿

由于教案都是准备好的.有的考生在试讲中,会给人感觉像在背稿。所以提醒考生在试讲中,要注意停顿与语速的变化。在提出问题后,要停顿两三秒的时间。表示有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试讲提问的关键是让考官有真实感。注意语速和停顿,立马会让考官有在真实课堂听课的感觉。

(3)评价与反馈

提问完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反馈。最常用的课堂评价方式是教师进行评价。

如“回答正确”“你说得真好”。一般对于学生的评价以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为主。

2.外在肢体形式

提问过程中,除提问内容本身外,考生的外在肢体表现也非常重要,肢体表现与提问相一致,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外在肢体主要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

【备考提示】在试讲中,提问能够体现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把握,但是千万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尤其是注意不要提过于简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提问之前一定要设计好该问题怎么问,提问谁,怎么答这几个方面。

三、教学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上用来阐明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语言,就叫作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有:

1.课堂口语,即口头表达。

2.书面语言,即书面文字表达,如板书等。

3.体态语言,即用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来表达思想。

(C)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教师语言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教师个人的威信有直接的关系,也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首先自己要做到言行一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无私无畏,诚实勇敢。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以身作则,威信就高,教育效果就好;反之,就没有威信,效果就差。

2.学科性

教学语言应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否则就会引起学科性错误。

例如:生物课《血液循环》中有关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术语的运用。教材中指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动脉血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形成的富含氧气、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的缺少氧气、颜色暗红的血。”教学中不能讲在动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等,这样讲就会影响学生对肺循环和体循环意义的正确理解。

教学语言应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的关系。有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仍然应该是优美的,不失学科性的。

例如:试比较介绍解剖蟾蜍方法时的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

A.我们要解剖的是蟾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癞蛤蟆”。处死之后,放置在解剖盘上,腹面向上,用大头钉固定四肢,然后进行解剖。解剖时左手拿镊子,右手拿解剖剪,从其腹部的下端镊起皮肤……

B.我们将要解剖的是癞蛤蟆,先要把它处死,然后放在这个盘子里,让它仰面朝天,用大头针扎住它的前后肢,然后把它剖开。剖的时候左手拿镊子,右手拿剪子,从肚子的下面剪开……

在A中把俗称与科学名称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了专业术语,有利于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B中,把通俗化变成了庸俗化,是不可取的,失去了教学的学科性。

3.科学性

科学语言是使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语正确,语句合乎逻辑。如果用词不正确,词语搭配不恰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

例如:有的教师说:“只要同学们稍微深思一下,就会明白它的含义。”这句话就是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因为“稍微”和“深思”是矛盾的,如果把“深思”改成“想”就准确了。

合乎逻辑是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思维规律,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这就是说任何学科都要运用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研究对象,教师必须把本学科的内在逻辑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4.简明性

教学语言的简明性是由教育、教学的特殊任务和其特定的环境和表达方式所决定的。试讲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重点知识讲明白,语言的表达必须简明。

5.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看他的语言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是否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是否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

6.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要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所用的语言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

这是在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语音和吐字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对语音的基本要求是要规范,即要用普通话语音来讲话。

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对吐字不清的形容是“嘴里像含个热饺子”,使人听不清楚。造成吐字不清楚的主要原因是发音器官(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种问题,只要有意识地矫正,并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2)音量和语速

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小听不清楚,声音过大使人听起来会感到不舒服。音量应控制在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最后一排也能听清楚的程度。音量大小和气息控制有关。要达到一定的音量,就要注意深呼吸,要注意有控制地用气。注意音量的保持,避免听清前半句,听不清后半句。要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

语速是指讲话的速度,耳朵的承受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就听不清。每分钟200—250字为宜(播音员为350字/分钟)。

(3)语调和节奏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合度的语调,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节奏是指讲话时的快慢变化。它和语速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每个字音长音短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的停顿也长短不一,这种不一就是节奏。善于调节音程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同样可以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4)词汇

没有词就没有语言。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词汇量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口头表达中,才能具有一定的口语技能。在课堂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

说话时要注意符合语法,否则会让人听不懂或费解。还要注意合乎逻辑规律。以上均是基本语言技能,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2.特殊话言技能

这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

(1)引入

即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

①界限标志:指明一个新话题或新要求的开始。

②点题、集中:指明新话题或新要求的目的。

③指名:指定学生作答。

(2)介入

即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

①提示:为使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教师揭示问题、提供知识、提示行为的依据。

②重复:对学生的回答做重复,目的是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以做出判断。

③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提出问题,以引发思考,得到正确的回答。

(3)评核

即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

①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论。

②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答案,以引起重视。

③更正:学生的答案依然不正确,教师予以分析、更正,并给出正确答案。

④追问: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或完全正确)继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⑤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到正确答案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做分析,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广泛。

(四)课堂体态语艺术

1.表情运用的艺术

这里所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忧、怒、悲、恐、惊全都可从面部表情上反映出来。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如能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就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有教育家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试讲时,建议考生走进教室时就做到面带微笑,给考官送上一缕阳光,这样才能在试讲中用热情去感染他们。

2.手势运用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地运用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手势还可以做相应的旋律提示。

例如:在教学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用手势做相应的旋律提示,在欣赏第一主题(又称“爱情主题”)时,教师可根据缓慢、柔情的旋律做流畅、缓慢的画波浪线手势;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教师可以用左手做相应提示,右手继续跟着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波动,以此转入下面部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手势虽有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但并不是在课堂上运用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听课状态做相应的改变,如在上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部分时,当结束部奏出最后一音,协奏曲进入展开部时,教师的手势动作便可以停止,给学生留有欣赏、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乐曲的强弱、情感的表现,在头脑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3.眼神运用的艺术

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艺术性地用好眼睛,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还可以制止部分或个别的学生走神或骚动。教师艺术地应用眼神,对教学有很大帮助。

试讲中,考生的眼神应随知识内容、随教学情境而有所变化,并注意和考官有眼神的交流。

4.身体距离运用的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远近不一,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如果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行为不当,教师只要表露出开始向这个学生走去的意向,就会使这个学生迅速地改变其不当的行为。很多有经验的教师曾表示上公开课的大教室远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效果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试讲时,考生也应将这门艺术表现出来,适时离开讲台走近学生(学生为虚拟的),必要时可以一边念一边适宜地走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情绪。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视。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体态语,能更好地发挥组织、指挥、讲解的工具作用,完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言语,领会教师意图,悟出语言规则。因此,在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讲中,考生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无声的力量,以无声胜有声,最优化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

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3.5试讲教学技能

【备考提示】教学语言技能需要各位考生在练习中掌握,当习惯变成自然时,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等候各位考生了。在此,建议考生可以准备如上教学片段的详细说明,并反复练习,充分体会把握。

 四、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舍义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得到全面照顾。

(二)讲授技能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

讲授教学法的存在和发展无不得益于启发性原则的发挥和运用。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设置疑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启迪他们的智慧。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不断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主动地与教师的讲授活动配合,跟着教师的思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掌握新内容。

2.精通性原则

精通性原则是指教师对学科概念的讲授要精细、到位,特别是对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还有抽象难懂的复杂问题,教师要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广大考生在平时就要针对想报考的学段和学科去搜集有关信息,做好积累和储备。

3.直观性原则

(1)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单纯的语言讲授,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所教课题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引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兴奋,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的目的。

(2)教学言语的直观性。言语的直观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润滑剂,能够有效调剂学生的理性思考。

教师课堂言语应直观、通俗、易懂。

4.感染性原则

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讲授就成了灌输,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讲授应以情引情、拨动学生心弦。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的一切机会,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于无声处渗透教师的教育职能。而且富有感召力的讲授更容易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讲授中的感染性原则也是教师课堂讲授法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现在内容、态度、语言三个方面。

(1)科学的内容。教师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

(2)科学的态度。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教师上课要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1.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按照表达方式,讲述可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

(1) 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2)描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等。

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讲述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讲述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2.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讲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文言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

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

3.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做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4.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要通过深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四) 试讲讲授高分技巧

1.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

对讲授内容做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2.讲授要生动、形象

考生可以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如政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好比一个人的脚,生产关系就好比人脚上穿的鞋子。脚的大小决定鞋子的尺码大小,鞋子的尺码只有适合了脚的大小,人走起路来才能快步如飞,否则就会感到不舒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生产关系只有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的表现都是如此。

【点评】在讲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教师通过这样趣味性的语言,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教学不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讲授要简洁

考生讲授时语言要准确精练,用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尤其讲授某一概念或者解释某一专题时,一定要先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

4.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一般考生在选择例子和材料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易于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5.讲授要有系统性

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训序,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讲授观点和教学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6.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试讲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语速、语调、音量等的科学运用,在确定基本的语速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需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7.讲授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应组织一些探究活动或合作讨论,不要把所有的结论都说出来,也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讲授要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和动作变化技能。

8.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关注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

9.讲授要注意教态、仪表

讲授时应端庄、自然、大方,既不可举止生硬,也不宜手舞足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要适当,要抑扬顿挫,富有情趣。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问题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简易的问题可以讲得快些。

 五、结课技能

(一)结课技能的含义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成功的结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结而趣无穷”的效果。结课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结课的作用

结课的作用有:(1)巩固强化知识;(2)总结概括知识;(3)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4)实现教学过渡;(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6)激趣开智。

(三)结课的要求

1.科学准确性

结课要讲究科学性,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重点明确性

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点难点处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富有启发性

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练,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才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

4.语言趣味性

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工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5.恰当紧凑

对学生实践活动及内容的安排要合理恰当、要求明确,作业数量恰当。结课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超出时间限制。

6.结构完整性

结课是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两三分钟里对本课教学内容所做的阶段性总结。要避免“虎头蛇尾”,不要因为时间宽松,就重复哕唆,信口开河,也不要因为时间紧,就三言两语,草草收兵。结课要做到与导课遥相呼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7.方法多样性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不拘一格,多种多样。结课时,可以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容忽视。

(四)结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

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一堂课所讲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如此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同时也显示出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方法对于考生而言,可能还无法完全做到,但是可以作为练习的努力方向。

2.悬念留疑法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前后照应法

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解除,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前后照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知识延仲法

一次有品位的结课,不只是提醒学生学习的结束,而且能将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呼唤感召法

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心,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教师的激励、感召,能使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呼唤感召结课,很好地做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此方法结课时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忌语气平淡。

6.设置情境法

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7.汇报法

汇报法就是在一堂课结束时让学生汇报这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学生兴趣浓,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汇报法通过师生这种互动式的问答汇报,能够检验教学效果。在试讲中,由于没有学生,对于一些稍微内敛的考生来说,这种方法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上的难度。

8.求异创新法

求异创新法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做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的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9.激发感情法

教师在结课时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激发感情法与前面所述的呼唤感召法,虽然都是以饱满的情感来结课,但是前者强调的是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后者则号召学生知行统一。

10.回味法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

11.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12.归纳法

归纳法是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是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运用归纳式结课,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归纳所用语言应当简洁、概括、严谨,有启发性、有创新性。

13.练习巩固法

练习法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趁热打铁,既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运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14.口诀结尾法

教师如能对所学的知识在最后给出朗朗上口的口诀,将更便于同学记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记、记得牢。

15.画龙点睛法

精妙的课堂教学结尾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在一堂课结束时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板书,引导学生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能使他们感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16.拓展发散法

结课之时,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过程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分散思考,以拓宽学生知识的覆盖面和使用面,并加深其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如《白杨礼赞》,为了掌握本课重点——象征手法的应用,结课可设计“蜡烛想到……”“绿叶想到……”等话题来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的巩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课可设计为从《走一步,再走一步》,谈谈生活中相似的遭遇。《皇帝的新装》的结课可设计为游行之后皇帝、小孩的遭遇……

17.游戏表演法

游戏法是一种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的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中学生往往对大量的、枯燥的练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采用游戏法结课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8.假想法

假想法是对课文做各种假设,让学生依据假设推断另外的结局,以此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课方法。

结课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即封闭型结课和开放型结课。封闭型结课又称认知型结课,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开放型结课是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结课方式,只要能够达到对内容的总。

(五)试讲结课高分技巧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讲中的结课和正常课堂教学中的结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试讲时间很短,但是,正常的教学环节——结课是不可或缺的。试讲中结课应遵循课堂结课的原则,在众多结课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结课方式。试讲中,良好的结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课是否具有新意,体现了考生对于教学技能运用水平的高低。

试讲中的结课与正常课堂中的结课还是有所区别的。正常课堂的结课是在有真实的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展开的,而且有充足的一课时。而且很多结课方式需要师生互动,或者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和情感驾驭能力。这对考生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所以考生选择结课方法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且容易紧张者,建议通过自己小结知识点,或者以知识延伸、悬念留疑等只需教师一人来进行的结课方法进行小结,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通过模拟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小结,如让学生进行朗诵、游戏、谈学习收获等方式来进行小结。

除了结课应选择适合自己、适合教学内容的方式之外,结课的时间也一定要有所控制,对十分钟的试讲来说,结课一定要控制在两分钟之内,最多也不要超过三分钟。

六、板书技能

(一)三字一笔

想要成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教师技能,那就是“三字一笔一话”。“三字”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一笔”即简笔画;“一话”就是普通话。“三字一笔一话”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效传授给学生的媒介,是教师应该具备和提升的基础技能。“三字一笔”是教师板书技能的体现。

1.“三字”书写要领

就钢笔字而言,执笔处与笔尖的距离是1寸左右;笔尖与纸面的倾斜度一般是45~50度。毛笔字在书写过程中五个手指各有用途:按(拇指)、压(食指)、钩(中指)、顶(无名指)、抵(小指)。钢笔字和毛笔字在全国各地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中鲜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这“两字”用得也比较少。相对用得多的就是粉笔字了,试讲中板书也是以粉笔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粉笔字在执笔的时候要注意“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三者齐力握笔。其中,拇指和中指对应相抵,食指在前控制行笔的方向。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即可,但是小指尽量不要翘兰花指,这样不符合教师的形象。食指与粉笔头的距离不能太远(容易用力过猛折断粉笔),也不能太近(手指容易摩擦黑板),大概距离是1—2厘米。这样的书写距离力度合适,灵活方便。

最近几年,试讲中才出现了在白板上书写板书的情况。白板笔类似用于黑板的粉笔,用油墨作为墨水,可写在光滑的白板上,并可用白板擦擦掉。白板笔的书写与钢笔的书写相似,但在实际中钢笔字要难写一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要多加关注。

2.简笔画技能

简笔画是指用简洁大方的笔法来呈现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

(1)简笔画的特点

①简洁、明了、清晰。简笔画往往几笔就可以传情达意,易于掌握,利于理解。

②直观、形象、概括。简笔画用可感的绘画语言来表现事物,~目了然,浅显明白,形象具体。

③剖析事物的内在结构,简练描述过程,能够启发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形象的启发性。

④可使板书图文并茂,生动幽默,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课堂活力,具有艺术性。

⑤可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

(2)简笔画的绘画要求

首先,绘制简笔画的时候一定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在绘制上,否则就失去了简笔画原本的意义了。其次,绘制简笔画一定要针对所讲的内容,突出重点,清晰明白。最后,绘制出的简笔画一定要形象逼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看后却不知道是什么。简笔画的设计一定要保证它的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3)简笔画基本技法

①掌握简单的基础几何图形。

简笔画主要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所以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是画好简笔画的基础。在画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要能够做到不借助工具就可以下笔有力,横平竖直,线条均匀,棱角分明,图形鲜明。主要的简单几何图形如下:

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3.5试讲教学技能

②简笔画要抓住表现对象的轮廓和主要特征,忽略细节局部,安排好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为了迅速而准确,需要经常做绘画练习,只有熟练才能生巧。

在试讲中,可以运用简笔画来增加板书的视觉效果,因此,建议考生在试讲时适当地运用一些简单的简笔画,这对于考生的试讲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若考生不会画简笔画也可以不用。

(4)常用的简笔画

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3.5试讲教学技能

教师资格证面试辅导:3.5试讲教学技能

(二)板书概念及分类

1.板书、板画的概念

(1)板书

板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片上(或用PowerPoint工具制成计算机课件),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将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手段。板书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2)板画

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板画也叫黑板画,是教师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将事物、现象及其过程描绘而成的生动形象的特殊板书。板画能突出事物或现象等的本质特征,示意过程。板画以线条、一笔画、简笔画、漫画、素描等方法绘制的形象画、模式图或示意图等图画形式来代替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真正发挥板画的教学功效,教师需要掌握板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板书的分粪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是在黑板一侧写出的零散的分析与演示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擦掉或者保存。

考生在设计板书的时候要考虑到考场黑板的特点。一般考试是在中小学进行,中小学现在的黑板一般都是长条形。规定的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 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 mm,中学不宜小于4000 mm。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试讲时能够使用到的黑板的面积不会是整个黑板的面积。考生在设计主板书和副板书的时候,要注意位置,不能偏于黑板的某一方向。在试讲中,倘若板书内容不是特别多,可以直接以两分板的形式呈现。即以黑板中线为基准,将黑板分为左右两个板,中线偏左写主板书,中线偏右写副板书。还有一种板书形式,就是三分板。板书是以三段的形式呈现,分别是左、中、右,中间写主板书内容,左右两边可以作为副板书来使用。

(三)板书设计的原则及功能

1.板书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板书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必须对教材加以高度概括和浓缩。做到重点突出,纲目分明;分清因果从属,注重有机联系。标题的选择,更要反复推敲,起到画龙点睛和统摄全局的作用。

(2)系统性原则

板书要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抓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展现出知识的层次,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3)科学性原则

板书的用词要恰当,语言要准确,书写要正确,不写错字、别字、病句,笔顺要正确,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生造词语。表达要规范,线条要整齐美观。

(4)多样化、趣味性原则

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不断有新的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有新颖、奇特之处,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5)简练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精练、概括,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6)启发性原则

板书中的一个问号、一个箭头、一个括号等,都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讨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

(7)示范性原则

教师的板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因此,教师的板书应该规范、准确、整齐、美观。

(8)即时性原则

即时性,就是要掌握板书的最佳时机。当师生都觉得不吐不快时,以板书代言;正值学生感到懵懂之际,教师的板书一字一句使之恍然大悟,受到启迪,如雪中送炭。可以说板书是教学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

(9)可观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追求艺术的美感,要精心设计,刻意书写,使整个板书的布局格式与内容安排成为一种艺术创造。可以用精练、确切、优美的语言表现内容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显露色彩美;可以用优美的布局、精心的设计、规范的书写,体现造型美。

2.板书的功能

(1)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学科的特点设计板书。板书的内容通常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还要进行标识,这会使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2)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巩固记忆

教师上课有清晰的思路,教学步骤合理精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

(3)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板书、板画在文字、符号、线条、图表、图形的组合和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的独特吸引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维的训练。同时,板书、板画使学生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巧妙结合,避免由单调的听觉刺激导致的疲倦和分心,兼顾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路。

(4)启发思维,揭示方法

教师运用板书能清晰地表达事物之问的关系,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溶解度的计算”的教学中,明确标示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板书还能简明扼要地表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比如解题思路分析),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的重要教学手段。

(5)表达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而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富有直观性的板书,能代替或再现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好的板书,能用静态的文字,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考活动。

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如对理科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分析,仅用口头语言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配合运用板书加以说明,就可形成表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6)概括要点,便于记忆

教师的板书反映的是一节课的内容,它往往将所讲授的材料浓缩成纲要的形式,并将难点、重点、要点、线索等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当堂巩固知识。教师板书的内容往往就是学生课堂笔记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会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起到引导、提示作用。

(7)帮助学生确定文章脉络或教学内容的发展线索

好的板书,常常以精练的文字,辅以线条、箭头等符号,将教材的重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出来。

(8)规范、正确的板书能为学生做出示范

在学生看来,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因此,教师写黑板字、画图、使用教具解题时都应规范、正确。

(四)板书类型的实践运用

1.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出来的板书。提纲式板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2.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以课文中关键性词语为主组成的板书。这种板书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要词语,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3.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多通过列表对比方式,对知识要点归类排列,具有纲目清楚、简明扼要、提示性强的特点。例如,在教“电磁现象”用左、右手定则进行判断时,可列表。

4.表解式

表解式板书是用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等形式将纲目或要点组织成一个比较明显并能反映出一定关系结构的板书方式。它常用来反映教学要点。特点是系统完整、脉络分明、容易理解和记忆。

5.线索式

线索式板书是围绕某一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运用线条和箭头等符号,把教学内容的结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的板书。一般应用于游记、参观记这类记叙文,以及高年级的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这种板书指导性强,能把复杂的过程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便于理解、记忆和回忆。

6.关系国式

关系图式板书是借助具有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和文字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能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7.国文式

为了显示某些内容的联系规律,或情节的发展顺序,或揭示事物的内部关系时,用图文式板书能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其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8.过程式

过程式板书即借助板书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某一“结论”,而且学习到“过程”和“方法”,学会怎样思考和探索的一种板书方法。

9.重点式

重点式板书即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楚,重点一目了然。

10.综合式

综合式板书是将教学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的知识内容,综合地反映在板书里,或将零散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种板书比较适用于复习课。这种形式的板书,由于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1.示意式

示意式板书是通过板书把课文情节、内在线索或事物内在的原理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

12.模像式

模像式板书是通过模像,诉诸视觉,借以表明某些关系和意义。

13.象征式

象征式板书是将一些抽象、深刻的意义,通过板书的赋形与构造显示出来,这种板书意味深长。

14.情节式板书

情节式板书经常用在记叙性的文学作品中。可根据情节设计出示意图,在讲课文时,可一边分析一边板书,这样就使课堂教学和板书都处于一种报考之中,整个板书就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5.结构关系式

一些议论文或小说,可采用结构关系式板书方法。对于议论文来说,结构很重要,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应在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板书。

16.对称式

如果两个(或几个)内容有相似、相异之处,为了区别异同,采用左右对称的板书格式,使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7.留白式

板书时故意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思考填充,启发性极强,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五)试讲板书高分技巧

首先,板书要有计划性,考生应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并写到教案上。也就是说一定要提前做好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内容、形式、板书时间的设计。

以“字不如表,表不如图”为原则。

七、其他技能

(一)作业布置技能

作业是师生共同耕耘缔结的劳动果实,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

1.作业布置曲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一般来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才是统一的。

(2)系统性原则

知识本身不成型,通过梳理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不好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会显露其发展轨迹。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能力形成得更全面。

(3)灵活性原则

作业的形式要新颖灵活、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手写作业外,应适当地运用口头练习(复述、讲故事等)、表演练习(小品、话剧等)、实际操作(课外实验、观察、测量、制作等)等多种作业形式。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作业选择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颖内容或是活泼有趣的形式,会使学生“胃口大开”,变“不做”为“要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层次性。做到“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如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作业,选做题供那些学优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对知识做进一步的探究。

(6)开放性原则

新的课程环境要求大部分作业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和实践,作业答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可以是一些参观访问、辩论、小论文、图片展、社会调查、手抄报、演讲、黑板报、主题班会等。

2.课外作业布置的注意事项

(1)变封闭的作业为开放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放性作业是指突破书本狭小知识范围的限制而布置的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没有统一的答案,不是机械性记忆性的作业。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有了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让学生有“我想做作业”的渴望。

(2)变规范、统…的作业为自主的、个性化的作业

这一点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言,作业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个性化的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找到成就感,让学生有“我要做作业,我能做作业”的快乐。

(3)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完成的作业

新课程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作业的布置中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这一点来。因为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往往需要与其他人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里的合作包括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人翁态度和创新精神。

3.作业布置技能高分技巧

考生若想在作业设计上凸显自己的教学能力,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在设计开放性作业时要注意千万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一定要紧贴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要能达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是为后面学习做铺垫的目的。

(二)课堂变化技能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重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

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常常要借助于对学生不断变换刺激方式,主要是通过变换教学活动方式,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改变课堂教学节奏,变化教师的声音和声调、表情和眼神等。

1.变化技能及其目的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换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变化技能的目的主要有:

(1)创造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

(2)吸引学生对某一课题产生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

(3)利用多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

(4)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层次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5)唤起热情,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2.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

教态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使用的手势和身体的动作等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

①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声音的变化还可用来向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发出暗示,使他们安静下来。

当教师讲话从一种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学生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如果再加上手势的变化效果会更好。

②停顿

停顿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也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讲述一个事实或概念之前做一个短暂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解中插入停顿,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停顿的时间一般为三秒左右,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时间过长则让人难以忍受。恰当地使用停顿和沉默并与声音变化结合起来,会使人感到讲解的节奏感而非枯燥感。

③目光接触

教师讲课要面向全班,用从注视全班到注视部分学生的变化方法,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使学生对教师增加信任感,从而喜欢听讲。从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中教师还可以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听讲等。在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提问中,教师切忌目光游离不定,注视天花板或窗户,这对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十分不利的。

④面部表情

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他们只要一走进教室也总是面带微笑。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善。

⑤头部动作和手势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中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教师运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与方位、数量、事物层次等有关的概念和要点。运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言可加重语气、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

⑥身体的移动

身体的移动是指教师在教室内身体位置的变化。身体移动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使课堂气氛变得有生气。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视觉教学媒体指投影、幻灯片、图表、照片、录像和实物等。视觉通道是各感官中效率最高的,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使用时要注意变换。在试讲中,一般不提供相关的教学媒体,但是在模拟相关媒体时,也应注意变换,以时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师生相互作用变化

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验等,以激励学生对参与教学的兴趣,让他们练习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试讲中,师生互动的方式除师生问答外,还可以有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演示、游戏活动等。

备战面试: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结构化面试/面试试讲/答辩秘籍

通关秘籍:教师资格证面试如何快速通关?233网校讲师将面试情景还原,助你一举攻下“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大内容,实战通关!免费体验>>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