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二

来源:233网校 2010年3月3日

12."视其所以,观其所南,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13.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

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4.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5.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6.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7.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造成了(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8.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9.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20.A.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相关链接: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一

试题推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解析汇总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

特别推荐:

201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在线测试试题汇总

201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线测试试题汇总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