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幼儿教育学试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233网校 2010年3月17日

四、论述题
1.试述游戏的功能。
答: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①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有利于丰富、巩固对有关物体性质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幼儿与游戏伙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有利于获得并加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由于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内容本身就携带有丰富的信息,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就是丰富、巩固知识的过程。
②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由于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总是处于积极状态之中,他们积极地去感知、观察游戏用的玩具和游戏同伴,去记忆游戏中的角色(角色的名字、动作、语言、表情等)、游戏的内容、游戏的情节,在此过程中,幼儿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情节的发展是幼儿事先计划好的,还是临时想出的,幼儿的思维都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
③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游戏使得幼儿彼此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而且有了表达自己思想和倾听他人谈话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合作与交往,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幼儿的语言逐渐得到了发展。
(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①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幼儿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幼儿在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如何尊重他人等。
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各种社会准则。幼儿在游戏中要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学会如何制定规则,甚至他们会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解修改规则,这使得幼儿对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幼儿理解、适应各种社会生活。
③游戏有助于幼儿从他人角度去理解、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消除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有利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集体,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
(3)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没有压力,轻松安全的情绪下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就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这种游戏的共同体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游戏中还充满了想像,幼儿动手动脑,展现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技巧,创造出各种美好的事物和造型,这就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美感,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的提高。
同时,游戏还有助于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手段,有助于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消除愤怒、厌烦、紧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
(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幼儿游戏可以保障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的发展。游戏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有的是运动量大的,有的是运动量小的;有的是全身活动,有的是局部运动;有的锻炼大肌肉,有的锻炼小肌肉。这些游戏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还有利于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另外,游戏的愉快体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总体来说,游戏具有上述四种功能,但并不是任何一个游戏都能同时达到这四方面的功能,有的游戏只能达到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某一游戏能达到发展幼儿认知的功能,也并不是能发展认知每一个方面。游戏的种类不一样,其主要功能也会有差异。而且,游戏功能发挥的情况,与执教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幼儿参与情况等有很大的相关。同一个游戏,不同的教师组织、指导,其功能的发挥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2.试述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遵循的原则。
答: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并不是说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原则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幼儿是独立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予以不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
②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像、探索、表现、创造。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的“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像、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鼓励。
(2)以间接指导为主的原则
坚持以间接指导为主的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与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个别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②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成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教育的依据;通过观察,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如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等),从而使教师的参与、指导更有效益。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参与幼儿的游戏,可以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观察成人的游戏学会材料的新玩法,让游戏活动能持续得较长久。
③正面评价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情况,了解活动设计是否达到目标,活动内容、组织和指导方法是否切合幼儿的能力、需要和兴趣,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教师的行为,提高游戏的质量。对幼儿游戏的评价应该是正面评价,这样能保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的原则
幼儿游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考虑这种发展。因此在小班应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吸引幼儿玩象征性游戏;中班应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对其游戏进行引导;大班则可以减少玩象征性游戏的时间、增加在游戏中面临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的原则
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幼儿自发的游戏和教学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组织、指导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教学游戏要为特定的目标服务,有明显的成人制定的规则,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干预强;而幼儿的自发游戏没有外在的强制性目的,完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对游戏的控制、干预要弱得多。因此,教师应在活动中把握好自己干预游戏的“度”,考虑到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指导。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