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4年10月河南教师资格临考短时速记(小学教育学)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0月15日
81、简述如何做好先进生工作:
(1)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2)先进生的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82、简述如何做好后进生工作:
(1)后进生的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2)后进生的教育: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83、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
84、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5、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6、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87、简述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88、简述课外活动的内容:
(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89、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2)小组活动(3)个人活动
90、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91、试论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92、试论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不外乎体质、道德、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加快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和缩短实现发展目标的时间。(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学校教育能帮助个体形成对自身发展的自主能力,使个体的发展由自发提高到自觉阶段。(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小学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而专门学校对这些才能的发展、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93、试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①学生是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①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③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94、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没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宽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敬业。作为教师,敬业是使其他素养成为可能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③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对所教知识进行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④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本着改善实践的宗旨,着重于对自己实践行为的研究,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95、试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并且间接去体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②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动机、目的与态度,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③在教学中防止两种偏向。一种倾向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倾向是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①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96、试述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贯彻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陛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汉能力。(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具。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教学中的直观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像,也可以起直观的作用。
97、试述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贯彻启发性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是启发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用于实际。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
98、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2)贯彻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
99、联系实际分析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如何运用。
(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贯彻的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学大纲、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要求教学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可违反。
100、如何理解和贯彻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贯彻的基本要求: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