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试题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6

来源:233网校 2011年5月7日

五、简答题
1.答:要实现教育目的和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各育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依存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
(一)五育的相对独立性
五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
德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体育是使学生掌握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和卫生习惯,发展体力和运动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的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二)五育之间的联系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联系表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它为人的发展提供方向。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智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它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体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也可以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还可以塑造健美体态和美好心灵。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至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中所获知识、情感、态度、方法和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五育在实践中是一个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五育的内涵、任务和作用,统筹兼顾好五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革命使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加入了教育改革的洪流,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
1)教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2)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多元化
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3.(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4.(1)教育儿童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2)用集体主义精神来调节言行;(3)初步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尊重他人与服从集体的意识。
5.(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兴奋,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
6.教科书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第二,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基本材料。第三,根据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范围及教学任务。第四,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途径与最佳方式,对整个教学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六、论述题
1.答: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日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利,并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且要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答: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3.答: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德育的内容和相应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祖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和奋斗中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眷恋。爱国主义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德育培养起青少年学生对祖国的感情和眷恋。
2)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理想是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青少年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时期,通过理想教育,不仅可以给他们以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巨大动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成员之间,以及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用集体主义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关心集体和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教育。
4)劳动教育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劳动是人自我肯定的手段,是人类幸福之源。劳动教育是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报考度、热爱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5)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的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理解人与入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4.(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

历年真题:

山东省教师资格证小学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8-2010年)

试题推荐:

2011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冲刺专题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9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