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幼儿心理学试题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8

来源:233网校 2010年2月23日

4.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儿童的言语做了详尽的研究。他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言语,并将其归为两大类。
(1)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①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②独白,即儿童对自己说;③双人或集体的独自。
(2)社会化言语。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适应性告知。当儿童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而不是讲给自己听,或者当儿童在对自己讲话的同时也在与别人合作时,再或者他与他的听众进行对话时,便产生了适应性告知;②批评和嘲笑;③命令、请求(祈使)和威胁;④问题与回答。在社会化交往时,儿童提出的问题大多要别人答复,而儿童的回答有拒绝和接受两种。但是,这些回答不是有关事实的答复,而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
5.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在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重视在实践中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言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要求幼儿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楚、连贯,并及时帮助幼儿纠正语音。
(2)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而良好的语言环境,即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广泛地认识周围环境,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增长词汇。
(3)把语言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图书、朗读文学作品等活动来丰富和积累文学语言。在一日生活中,通过随时地观察、交谈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并同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在专门的语言活动中所学过的词汇和句式,更多地学习新的词汇。
(4)教师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智力水平都存在着差异,言语的积极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对幼儿的个别教育。如:对言语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言语交往任务;对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给予他们更多实践的机会。
6.幼儿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1)掌握全部本民族的语音。
(2)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言语是由词以一定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可作为言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可从词汇的数量和词义、词类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①词汇量的增加。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②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同时,幼儿词汇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和扩大。③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幼儿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与思维的发展,词的概括性联系系统逐渐发展,对词义的理解也趋向丰富和深刻化。总的来说,幼儿对词义的掌握不够丰富和深刻;对于多义词,幼儿通常不能掌握它的全部意义,只能掌握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意义;对词的转义几乎不能掌握。
(3)初步掌握语法。我国幼儿能说出的句子类型有以下发展趋势:①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③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7.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如下:
(1)音准差。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4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由于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幼儿努力做到发音清楚。②方言影响。发音除受生理成熟的影响以外,更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
(2)不能掌握言语表情技巧。要完整、连贯、清晰、准确地表述,除了要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成分外,还要掌握有表情的说话技巧,而幼儿则掌握得不好,表现在:①语气的掌握。由于生理的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使用语言表情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的纠正。②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幼儿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来自模仿。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幼儿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8.儿童的口语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口语培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为儿童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以下方面:①亲子之间的交往。在照料孩子过程中,及早对孩子说话;养成对孩子言语的敏感性;善于倾听幼儿谈话。②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在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共同活动中,会自然地用言语交往;同伴的言语沟通和互学语言,比与成人更容易。③师生间的言语交往。教师要特别注意创造言语交往条件,日常生活相处中有意识地多和幼儿交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言语活动的双向交往。
(2)讲究教法。儿童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孩子学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儿童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儿童自己的经验去创造。儿童在学习语言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表现在:对成人言语活动的反馈中,会暗示甚至影响成人特别是父母对他所用的语言,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成人先模仿儿童的发音、用词和表达方式,然后再是儿童模仿成人或受到强化。
(4)培养“前读写”兴趣。幼儿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处于准备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应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以鼓励幼儿为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