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模拟试题>中学教育学试题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七)

来源:233网校 2011年12月20日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学记》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2.B [解析]《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行的系统学制。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故又称为癸卯学制。
3.D [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节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
4.D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5.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可能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瞄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6.A [解析]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千、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7.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8.B [解析]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首次将教师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
9.B [解析]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教师应自觉同创始人交流,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10.C[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它提供目标与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己组织、探究、研究。
11.A[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考试,教育内容和考试依据为“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2.C[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
13.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14.C[解析]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5.C[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二、名词解释
1.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
3.“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吓得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4.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关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中学教育学》试题精华汇总

在线试题: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6套

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0套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