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4)

来源:233网校 2015年4月4日
导读:
进入全真模拟考场在线测试此套试卷,可查看答案及解析并自动评分 >> 在线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学习古诗《木兰诗》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种修辞手法,老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D.烟笼寒水月笼沙

2、在学习到《醉翁亭记》中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欧阳修这句话不正确,欧阳修怎么知道禽鸟是乐的还是悲的呢?”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向学生讲明?(  )
A.你们要结合当时作者的心情,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再仔细好好感悟感悟。
B.好,既然存在问题就要弄明白,同学们可以先去搜集一些有关欧阳修的资料.了解一下社会背景,然后你们再来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
C.怎么不可能呢,同学们可以试着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的飞翔.难道会不快乐吗?
D.同学们,我们一直在强调“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欧阳修和众人娱情山水得以排遣抑郁,心情是快乐的,那么他看到的一切景物都会是快乐的!

3、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时候,有位教师举了以下几个例子,其中与该文蕴含的道理相同的是(  )。
A.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沉舟侧畔千帆驶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仅要注重国家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②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③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④要有稳定又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以下是某教师在《再别康桥》一课的导人。阅读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师:(点击课件,多媒体依次出现:难忘的1928年;康桥照片;康桥情愫;林徽因照片、林徽因情愫。动情地依次向学生解说多媒体出现的文字)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有一年对他来说是最难以忘怀的,那就是1928年。这一年,徐志摩再度游历英国,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康桥,短暂的停留之后不得不离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看来,物是人非。同时,这一年,他痴恋的才女林徽因订婚了。如今,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此时,徐志摩的心理有涌起怎样的感情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诗中,去触摸诗人丰富道德内心世界吧!
关于以上教学片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教师营造出浓厚的诗歌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B.让学生从感性的形象人手,再到理性的探究和思考,由“眼中之景”逐渐追寻“心中之景”
C.该导人稍显拖沓,教师的激情解说让人有“先人”之嫌
D.该导入过度地介绍诗歌创作的情景,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心由欣赏诗歌转到对徐林二人的情感故事中

6、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石拱桥》《桥之美》等文章后,对各式各样的桥的姿态、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设置了一堂有关桥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下列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不适合本课的是(  )。
A.全面了解桥,掌握桥的名称由来.领略丰富的桥文化
B.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注明索引资料的出处
C.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
D.培养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识字与写字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步感受汉字的字形美
B.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C.能用毛笔书写楷体,在书写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D.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8、教师在某课的“诵秋”环节中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据此以下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是唐代诗人陶渊明《酬刘柴桑》中咏秋的经典名句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杜甫《山行》中描写枫叶的句子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句子,这二旬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是唐代边塞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

9、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言行神态如何?其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把表现菲利普夫妇言行神态变化的词句都找出来。
生:如我的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母亲“神色张皇,结结巴巴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接近我们!”
师:找得非常好,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几句台词。
(陆续叫的几个同学都没把母亲那暴怒的语气读出来)
生:老师给我们范读一下吧!
教师课前并无这个准备,一时显得比较尴尬。学生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但这位教师并没有拒绝,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接着便进入角色,用气急败坏的、暴怒的、低沉的声调读道:“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读完后,学生给予了老师热烈的掌声。
对上述教学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精心备好的一节课。结果却因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团糟的现象.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B.教师富有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能够应对偶然事件,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C.课堂教育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尽量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D.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够很好地检验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各方面能力

10、《阿长与(山海经)》‘‘研讨与练习”中有一道练习:“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恨’‘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体会先抑后扬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贯彻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探讨交流理念
C.点明回忆性散文所特有的描写手法、顺序
D.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双重眼光”

11、教学《五柳先生传》时,教师要求大家注意“每有会意”中“会意”一词的释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此课中具有相同现象的语句。下列学生举出的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
A.或置酒而招之
B.不求甚解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亦不详其姓字

12、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①文中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你的童年时光里,一定也有记忆深刻的场景,或雪地嬉戏,或田间追逐。试着写约200字的小散文,注意准确选用动词。②三五人自愿建立小组,把作者在三味书屋的经历编成约10分钟的小短剧.下节课进行演出,要求不看台词、适当想象、含有情节、表演生动。
根据个人兴趣.选做其中一题。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给学生的作业量过大,对基础差的学生是有形压力
B.体现出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C.第二题具有综合性。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表达、想象等能力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13、以下是一位语文教师为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一课设计的学生作业,阅读并回答问题。
作业: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以下选项对这三道作业的设计意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设置这三道小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三道小题难度逐渐降低
B.第一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
C.第二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D.第三小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14、 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的怀古诗,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登金陵凤凰台》
B.《乌衣巷》
C.《蜀相》
D.《题乌江亭》

15、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在使用时教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无关者可以离开教室,或者自行自习
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
C.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
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者、监督员,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真正完全交给学生

专题推荐:中学倒计时通关特训 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