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辅导知识>中学心理学辅导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概括

来源:233网校 2007年12月30日
三、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怎样建立呢?它究竟应该包括些什么内容呢?
教育心理学一直以学习心理问题为基础。今天看来,学习心理问题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问题。人的培养决不是仅仅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早就明确规定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个性全面发展的新人。培养良好品德、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虽然与学习有关系,但绝不像掌握一般文化科学知识那样单靠知识学习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形成规律。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迫切要求年青一代在掌握现代最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共产主义全面发展的个性,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教育过程是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广义的教育过程除学校教育、教学以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群体教育等;狭义的教育过程是指学校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过程,主要是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完美的个性品德的过程。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改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认识的客体,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教育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媒体,它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媒介。教学内容或科学信息的传输、教育手段的实施,对于人的培养都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必须紧密依随教育过程诸因素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来确定。而且,整个教育过程,始终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过程,不但有认知因素的发展,也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在这方面,教育心理学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心理学又是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基础的。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由于涉及的方面复杂,范围广泛,正如前文指出的,它和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应把教育心理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加以严格地区分,不然内容就会出现重复。我们决不能把所涉及的各分支的内容都纳入进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应是对各分支的高度概括,它居高临下,对于各分支既具有指导作用,又是各分支的理论基础。只有以教育过程为依据,综合探索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建立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根据我国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教改深化的要求,我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应该包括如下诸方面的知识。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它的学科性质特点,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的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
(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
(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问题。
(6)学生心理卫生与教育的问题。
(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
(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
(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
(10)教师心理学的问题。
以上所列十个方面,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体系和结构。当然,目前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成熟的,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的研究,还很薄弱。这正是我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应积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任何一门学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与某些学科有关系,同时它的内容是从多方面建立起来的,教育心理学自不能例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材料,一方面来源于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察实验和实践研究总结的成果,一方面也从实验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伦理学、神经生理学、临床诊断学以及其他有关的心理学方面,摄取有关的资料,分析提炼组成。这里主要讨论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推理、情绪、意志、个性特征及学习等,并找出有关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教育心理学则是以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研究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主要是学校教育情境)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同时也要研究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和影响,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教育过程中其他心理现象。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或原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结合教育实践应用这些原理或原则的知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例如,普通心理学研究知觉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范围为知觉的特征和种类、识别目的物的过程和错误的知觉等,教育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则要着重考察学习过程中知觉与观察、阅读等的关系。关于推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推理过程,教育心理学则研究推理过程如何应用于数学等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关于学习与记忆的问题,普通心理学研究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实质结构和生理机制等,教育心理学则研究在教育情境下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以及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材料如何有效地编码、储存和提取等问题。
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情况,因此,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儿童心理学也是心理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在19世纪末叶产生的,其任务是揭示人的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心理发展过程的特征和报考。儿童这一概念在我国的习惯用法主要指年幼或少年期儿童。西方对儿童这一概念扩大到整个青年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下到学前儿童,发现了从前不为人知的儿童的潜在可能性,揭示了儿童生命中的敏感期或关键期,这一时期最有利于儿童各种机能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向上、向高龄方向发展,也获得许多重要的和有趣的东西,这主要是通过组织复杂的生活活动,发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保持年限要比从前认为的长得多。儿童心理学不仅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特征,而且还要研究心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影响。例如,何种遗传可以阻止儿童的发展,何种环境可以助长或阻碍儿童的发展。
由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是大多数处于教育情境下正在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所以儿童心理学不能脱离教育,而是把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并在教育过程中去探索他们的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就是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获得的事实,以确定教育的可能性,从而安排正确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不能强迫初学步的儿童学习跑步或竞走。所谓高难度的教学,也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然必致徒劳而无功。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产生于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有较长足的发展。这门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
教育情境中有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的问题。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假设是: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不管是否趋向于社会所要求的目标,都能够在人际关系和学校社会性组织的需求下获得更好的理解。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把行为看作是个体与他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行为,必须考察在学校情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其他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他们是怎样行动的,而这些相互作用都是一种刺激情境。这种复杂的刺激情境决定了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或学生的行为问题,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因此,必须依据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来解决。如集体对个体行为和对学习小组行为的影响等。教育心理学不能孤立地研究个体行为,必须在社会心理学水平上分析个体的各种行为。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及集体的交往方式,影响每个人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应充分体现这些因素,必须充分应用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提出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效能。
教育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也很密切。个性心理学原是普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它逐渐充实、扩展并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它的历史虽然较短,它却是教育心理学应用的重要根据和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并不直接讲授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年青一代健康的个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习心理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某些个性特点,无论对正常儿童或特殊儿童,都须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有利于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学中的某些问题,更是教育心理学直接研究的内容,例如性格和品德的问题。学校教育要培养年青一代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其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性格与品德之间不可能作出严格的区分,我们常把品德看做性格中有关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行为倾向系统,因此,性格与品德有重叠的部分,如诚实、忠厚、欺骗、奸诈等,既可以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品德是性格中被缩小到同道德和伦理有关的范围的心理特征。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年青一代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此外,某些个性特征对学习是有影响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一些非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