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幼儿学习笔记>保教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2儿童发展理论

来源:233网校 2016年1月26日
  • 第1页:精神分析理论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命题点1: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分别是西蒙·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命题点1.1西蒙·弗洛伊德

西蒙·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西蒙·弗洛伊德第一次从精神动力学或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了描述,他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

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2)自我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最高部分,超我在儿童早期已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否则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2.人格结构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口唇期(oral stage):0~1岁,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例如婴儿常会把手指或其他能抓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去吸吮。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此期儿童性兴趣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1ectra 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

潜伏期(latency stage):6~11岁。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知识、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genital stage):12岁以后,这一时期在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因此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

 命题点1.2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尽管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但是他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耍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婴儿出生以后就有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人逗他等,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世界的信任感。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作用。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早期(1.5~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j1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行为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否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3.学前期(2、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4.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唯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5.青春期(11~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同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地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6.成人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7.成年中期(25~5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他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埃里克森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过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他们只对自我关注,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8.成年晚期(5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进入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理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page]

命题点2: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gese11,1880—1961)。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内环境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不能推动发展。

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做训练。这一过程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通过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page]

命题点3:行为主义的观点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虽然精神分析理论有许多的贡献,但只有小部分同时代的儿童心理学家支持这个观点,主要是因为精神分析的理论很难加以证实或证伪。而儿童心理学家放弃精神分析理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出现了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即行为主义心理观。该理论观的最基本要旨就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心理观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命题点3.1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约翰·华生(j.b.watson,1878一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与洛克的“白板说”一样,华生也把婴儿看作是一块白板,可以被各种经验填满。所以,他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他们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甚至号称能将12个健康的婴儿塑造成医生、律师、乞丐等任意的社会角色,而无须考虑这些婴儿的背景或血统。还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命题点3.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wa1dentwo,也译《桃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freedom anddignity)等。

他继承了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与华生的刺激(s)一反应(r)观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行为(即由刺激引起的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即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操作性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如食物、称赞、友好的微笑或一个新玩具;同样该行为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通过实验研究,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会重复导致积极结果的动作,并消除导致消极结果的动作。例如小白鼠按压杠杆(斯金纳称之为“操作”)而得到食物以后就倾向于重复按压杠杆这个动作。而使操作得到强化的食物被称为“积极强化物”。所以,当一个小女孩的仁慈行为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和赞许时,那么,这个小女孩以后每每面对情绪低落的伙伴时,都可能表现她的同情;又比如,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努力学习后取得了好成绩,那么他就会因为这种积极的回报而继续勤奋读书。

与积极强化物相对的一个概念,叫作“消极强化物”,它会消退操作的发生,或使操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如果刚才那只已经得到正强化的小白鼠再次按压杠杆时,突然遭到了可个白的电击,那么在此之后,按压杠杆这个习惯反应将会逐渐消失。同样,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每次晚归都受到责罚的话,那么她可能会变得注意准时回家了。

和华生一样,斯金纳也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与环境密切相关。他相信,一个男孩之所以会有攻击性行为,可能是因为在一段时间里伙伴“投降”(强化)于他的攻击性行为。而另一个男孩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攻击性,则可能是由于他的攻击性行为受到了伙伴的回敬,消退了他的攻击性行为。如此,这两个小男孩日后会走上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在斯金纳看来,环境塑造了习惯反应,而习惯反应构筑了人格,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命题点3.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a1bertbandura,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

其理论中最强调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2岁的儿童观察到他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系;而当一个8岁的儿童看到父母谈论外地人时态度轻蔑,那么他也可能学会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外地人。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当儿童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以后可能也会尝试使用这个方法,这就是替代强化。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

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的反应,如4岁的幼儿会为自己完成拼版游戏而拍手叫好。

班杜拉认为,儿童还会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信念)。

[page]

命题点4: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认知发展则是一个人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人的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命题点4.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这个学科的典范。他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7,d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1.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观点

皮亚杰受到其生物学背景的影响,认为智力是可以协助个体适应其环境的基本生活过程。

“适应”就是指个体能应付现有环境的要求。例如饥饿的婴儿抓起奶瓶送入嘴内,青少年在旅行时能成功地运用地图,这都是适应的表现。当儿童成熟时,他们会获得更为复杂的“认知结构”,以协助其适应环境。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

1)图式(schemas):将知识形象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知识可以通过同化或顺化来达成。

2)同化(assimilating):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

3)顺应(accommodating):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4)平衡(equilibrium):这种形象化过程不会完全只有同化或顺化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找出这个平衡点的过程就是平衡。

3.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2)前运算阶段(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操作来协助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得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在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命题点4.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是信息加工理论的代表人物。

信息加工理论——计算机使用详细的数学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心理学家产生了将人类大脑看作信息流动的符号操作系统的观点。从感觉登录到行为反应,信息被积极地编码、转换和控制。信息加工研究者常用流程图来表示个体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就像程序员设计的使计算机运行的一系列“智力操作”的平面图。

和皮亚杰的理论一样,信息加工理论也认为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但是他们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思考过程——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问题解决及书写和交谈等综合能力——在各个年龄都很相似,只是程度不同。信息加工方法是一种非常仔细、严格的方法。它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认识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精确的解释。但该理论不能还原成一个综合理论;信息加工研究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而不是在真实生活中进行的。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2儿童发展理论
[page]

命题点5: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斯基(1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社会文化理论的创始人,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被认为与皮亚杰具有相同的地位。维果斯基同皮亚杰一样,强调儿童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但和皮亚杰不同的是,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儿童与成人或年长伙伴的互动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后其理论得到重视,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理论之一。

维呆斯基的儿童发展观点假设社会互动和孩子参与真实的文化活动,均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心智能力也因需要沟通而被唤起。其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1)跨文化差异(cross—cultural variation):因为人们所强调的文化活动以及使用工具的不同,所以在每个文化的高层次心智活动上也会有所不同。

2)发展的或发生学的方法(the developmental,or genetic method):我们只有借着检视行为的发展或历史,去了解人们的行为,如果想了解某些东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看它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3)双线的发展(two lines ofdeve1opment):在儿童发展上有两个不同的平面等级发生,那就是自然的线及文化的线:自然的线(the natural line)指的是生物的成长、物体的成熟及心智的结构:文化的线(the cultural line)指的则是学习使用文化工具,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知觉意识。

4)较低相对于较高的心智功能(lower versus higher mental functions):就像发展的生物与又化的两条线一样,人们的心智功能也可分成较低和较高的心智功能。较低的功能是与其他哺乳类共有的,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是人类所独具的,包括语言及其他文化工具的使用,来修正引导认知的活动。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自动重组低层次的心智活动。

5)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起源法则(general genetic law of cultural development):任何孩子的文化发展功能,都会出现在两种层面上,一个是出现在文化或人际间的层面;另一个是在个人或心理的层面。所有这种社会根源的高层次心智功能都会逐渐内化。

6)语言是中心(language as central):语言是最初始的文化工具,人们用它来修正行为;这

是再重建思想,以及形成高层次、自我规范的思考过程中非常有用的工具。

7)教育引导发展(education leads development):正式的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化的文化形式,是引导孩子发展到成人的主要因素。

8)最近发展区(zone ofproximal development)(zpd):是学习与发展产生假设推测的动力根源。其所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距离——从孩子能独立解决问题,到获得成人或该文化中有能力的人的协助而完成工作之间的距离。

[page]

命题点6:关键期

康德拉·劳伦兹(konrad lorenz,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提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有的研究者称其为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如:研究指出1~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关键期形成的因素:幼儿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生理发展的加速期、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以及心理的整体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讲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在线模考

  小编推荐>>2016年告别盲目备考,233网校教研团队精心打造高通过率套餐班,全程内部锁分,保障一次过关!2016年教师资格高效锁分套餐班如下:

统考VIP班(¥480/套)
中学统考学科VIP班(¥680/套)
 中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语文VIP班           立即报名
 小学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幼儿教师VIP班         立即报名
 英语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两科(精讲班+习题班+真题解析班)

 适合:河北、山东、河南等24个统考区

 特色:1、为统考教师资格专业打造

 2、针对性的讲解必考点及重难点

 3、历年真题讲解及技巧点拨

 4、高含金量内部提分资料

 5、90%知识点全面精讲+配套习题

 协议:签约通关,不过免费重学

现在报名满300减50

立即试听

 包含:(初中英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地理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地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生物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生物+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化学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高中化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音乐VIP班           立即报名
 包含:(初中音乐+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立即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微信jiaoshi_233|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另外,还可扫一扫以下二维码,下载233网校手机APP,考试报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试,还能随时随地免费做海量试题!!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