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地理学科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高中地理

来源:233网校 2017年3月12日
导读: 233网校考后及时发布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方便广大考生对答案、估分数!
  • 第2页: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8.材料一雾日数是指受雾影响的天数总和,其多少主要受地形、大气状况等因素影响。空气随地势升高被迫抬升、冷却、水汽凝结或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条件下均易形成雾:

材料二等雾日数线是指某段时间内雾日数相等的点的连线。下图为我国某省平均年雾日数时空分布图。

image.png

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内雾日数分布的时空特征,并分析其自然成因。(10分)

(2)简述大雾天气对该省东部地区的主要危害。(6分)

29.材料: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张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形成的板书如下图。

image.png

问题:

(1)分析张老师板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2)根据以上分析与建议,简述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8分)

30.材料:

实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方法。严老师在高中必修一“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教学片段如下。

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洋流做如此大规模的运动?(学生疑惑,稍停片刻)

师:我们做一个探究实验,模拟洋流运动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拿出来,把水倒进盘子里,比作大洋。

师: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海水”流动起来?

生:吹。

师:好,试一试。注意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学生们毫无章法地吹了起来。学生们争着回答)

生:“看到了水波浪”“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水溅了我一脸”……

师:你们看到的现象和体会都对。但是,不是我们通过实验要得到的结果。现在我们添加一些条件来吹气:①两个同学在相对方向错位向对方吹气,注意吹的角度和水面平行;②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吹。

生:不明显。

师:怎样让我们看到明显现象?

生(抢着说):“力气大些”“放些碎纸片”“放张纸”“再观察仔细一点”……

师:很好!试一试,哪种方法最好?

生:碎纸片绕圈了……

师:哪几位同学来黑板上把你看到的现象归纳一下,并画出来?(学生们争先恐后,画出不同的水流方向,如下图)

image.png

师:你更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1种错在观察不细致,第2种错在没有按条件“向相反方向吹”,第3种和第4种,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呢?洋流的主要成因究竟是什么?

生:风。盛行风。

师:这类风吹出来的洋流,我们给它取名叫什么呢?

生:风海流。

问题:

(1)写出严老师的实验教学步骤。(6分)

(2)综合上述教学片段,举例说明地理实验教学的优势。(8分)

(3)简述地理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24分)

31.阅读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部分内容。探索盒子里面是什么?

1.老师提前准备三个外表完全一样的密封的小盒子,里面分别装有一件不同的物品。

2.请学生们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摇、拍、称重等,猜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物品。

思考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地壳(earth’s crust)、地幔(earth’s mantle)和地核(earth’S core)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exterior circle),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interior circle)。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习指南

地球内部的结构可分为几层?各有什么特征?地球外部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征?提示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标题用“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改写一下,并在阅读的时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image.png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参考解析:

28.【参考答案】

(1)从空间上看,该省东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雾日数比较多,西部与中部地区雾日数比较少。

成因:由图可知该地为吉林省。其地势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空气随地势升高被迫抬升、冷却,水汽凝结易形成雾。

从时间上看全省大部夏秋季节多雾,特别是6~10月份雾日数比较多,雾天比较集中;冬春季全省大部分地区雾日数比较少。

成因:夏季空气湿度大;秋季昼夜温差较大。

(2)①威胁交通安全。雾天导致能见度低,威胁海陆空交通安全。

②酿成事故。大雾天气能对输电线路和露天电气设备的绝缘体造成损害。

③危害人体健康。大雾天气易导致人们产生呼吸道疾病。

④加剧空气污染。

29.【参考答案】

(1)①条理不清晰。水循环下面的1、2、3三个标题并没有按顺序排列,应该依照顺序书写。

②张老师的板书设计内容不完整,没有将水循环的意义写入板书。

③对水循环的环节与类型进行板书时,没有体现出板图的特色。张老师应该将文字知识图表化,在板图中画出水循环的类型图,并标注重要环节。

④张老师板书无美感,没有整体的布局。应该有板书有板图,并且左右分明,纲目式板书在左、板图在右。

(2)地理板书的设计,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地理教材为依据,并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地理板书的生命,也是地理板书设计的根本原则。地理板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和形式结构的合理性两个方面。

②针对性原则。

地理板书的设计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抓住地理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做到详略有度、轻重有别、层次分明。

③启发性原则。

一是板书的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二是板书的形式布局要有启发性。(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的内容实质及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设计出结构合理、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板书,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

④美感性原则。

设计地理板书时要做到纲目层次清楚、内容准确无误、形式结构合理、文字工整流畅、符号清晰美观、布局匀称得体、文字大小适度、颜色搭配合适(可适当用彩色粉笔)等。

30.【参考答案】

(1)①准备实验器材,将水倒入盘子中,比作大洋。

②引导学生猜想水如何动起来。

③学生毫无章法吹动水,与此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④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件来吹动水,并观察记录现象。

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尝试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⑥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2)实验教学法是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体现出地理的自然科学属性这一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法具有如下的优势。

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严老师在让学生思考“海水”动起来的原因,并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都能够积极吹动海水,并且争着回答问题。

②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严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实验的效果明显些,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动手发现知识。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使潜力得到发挥,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严老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海水动起来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思考如何能够让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尝试画出实验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①实验设置前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从而有利于设置实验。

②实验装置、实验器材的选取要化大为小,化无形为有形,实验装置简单,现象观察明显。

③实验步骤要合理,教师要有明确的步骤引导,描述语言要清晰。实验步骤的操作要由易到难。教师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④实验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实验步骤的需求,由易到难,有一定的递进规律。

⑤教师最后要与学生一起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归纳总结。

31.【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

能够顺利说出地核、地幔、地壳的基本特征。

能够明白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构成并能分辨出不同的圈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

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电影“2012末日预言”片段,引入课题。教师提问学生如何了解鸡蛋结构,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教师讲述: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而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地震波研究是目前采用的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教学】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网、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

教师设问: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分几种?不同的地震波有哪些传播特点?

教师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如绳子的抖动、声音的传播,来讲解纵波与横波的概念;利用动画演示地震波纵波与横波自地下向地表传播的过程。

学生总结:完成“纵波与横波的特点”的填充表格。

image.png

设计意图:教师用直观的动画和形象的生活实例解释地震波,用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②圈层的划分

猜想假设:教师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让学生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并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也为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提供平台。

展示图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问题引导:

地球内部存在几个不连续界面?它们的位置在哪里?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学生探究讨论,并填写下表:

image.png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空间概念。

拓展作业: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查一查,除了依靠地震波,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改进钻探技术、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遥感技术等)

考后关注>>2017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 笔试多少分合格?


扫一扫,考试真题答案一手全掌握!

笔试一次过:告别盲目备考,讲师为你讲解90%必考点,点击进入>>

备战面试: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什么?讲师为你还原面试现场>>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