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教师资格证>中学模拟试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卷及答案(6)

来源:233网校 2014年12月27日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专家点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这是历年考试的单项选择题中经常涉及的内容。考生应该记住,遗传决定论者仅强调遗传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者仅强调环境的作用,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二者是交互起来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的。
27.【答案要点】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可以将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字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另一类是音像教材,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目前,教科书是中小学使用最多的教材,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具体来看:(1)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8.【答案要点】(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教师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
(4)勇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有实践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行动;其次要讲求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29.【答案要点】性格的结构可分为态度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2)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还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2)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3)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31.【答案要点】(1)在这一材料中,老师“惩罚”学生的方法十分高明。这位老师使用的三种方法,都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条件下进行的,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改正。
(2)惩罚是为了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再发生的可能。在教育中,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尊重、信任学生的条件下进行,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学生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专家点拨惩罚是一种改善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在学习中若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然而,很多教师在应用惩罚的过程中,用不得法,或滥用惩罚,或采用讽刺、讥笑、体罚等伤害学生自尊的方式,这些惩罚方式不仅不能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改进,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或厌学情绪。

试题推荐:4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卷 6套《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上机仿真题

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讲师带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零基础VIP班,不过免费重学!点击免费试听>>

学习交流平台: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们,分享学习乐趣!

相关阅读

ʦʸ֤ѧϰ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