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会计估计的特点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尽管要力求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总是难免要对某些交易或事项进行估计,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会计估计的产生源于会计分期,企业为了定期、及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将企业延续不断的营业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各个阶段,如年度、季度、月份,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期确认和计量。在确认和计量的过程中,当应记入的交易或事项涉及未来,而未来的结果在当前又难以准确确定的,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根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进行估计。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受经济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坏账、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收入确认等等,需要根据经验作出估计。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编制财务报表这一事实本身,也需要充分估计未来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可以说,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企业按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时,需要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经验等具体情况作出估计;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伊残值,需要根据固定资产消耗方式、性能、技术发展等情况进行估计等等。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
2.会计估计应当依据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由于经营活动内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得不经常进行估计,某些估计主要用于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例如坏账准备、经济诉讼可能引起的赔偿等;另一些估计主要用于确定将在某一期间记录的收益或费用的金额,例如某一期间的折旧、摊销费用的金额、在某一期间内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长期建造合同已获取收益的金额等等。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时,通常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和经验,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估计的基础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所依据的信息或资料不得不经常发生变化。由于最新的信息最接近目标,以其为基础所作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所以,进行会计估计时应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进行会计估计并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进行会计估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进行合理的会计估计是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不会削弱会计核算的可靠性。企业为了定期、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将延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并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期确认和计量。例如,在会计分期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交易跨越若干会计年度,以至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作出决定,某一年度发生的开支,哪些可以合理地预期能够产生其他年度以收益形式表示的利益,从而全部或部分向后递延,哪些可以合理地预期在当期能够得到补偿,从而确认为费用。也就是说,需要决定在结算日,哪些开支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处理,哪些费用可以在利润表中作为当年费用处理,哪些费用应当递延至以后各期等等。由于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前提,在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不得不对许多尚在延续中,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予以估计入账。但是,估计是建立在具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而不是随意的。例如,企业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应当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技术性能、历史资料、同行业同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本企业经营性质等诸多因素,并掌握确凿证据后确定。企业根据当时所掌握的可靠证据并据以所作出的最佳估计,是不会削弱会计核算可靠性的。
三、企业会计估计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制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在确认、计量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必然要对尚在延续中、其结果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予以估计入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估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估计过程中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二是期后会计估计数字的更正,即会计估计变更。
在会计分期与货币计量的基础上,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会计估计应特别关注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准确地估算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金额。
2.适度稳健原则
为确保经营环境内不确定性和风险得到充分的考虑,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金额应作谨慎地估计。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对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关金额进行估计时,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和会计原则,选择适用标准和科学方法;其次,要求会计估计的程序应科学合理;第三,要求在会计估计时利用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作出最佳估计,并利用以后的真实资料,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