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估计的结果应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应注意同质性,即估计的结果应与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质”(真实情况)保持一致。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大小应尽量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程度(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不产生明显矛盾。
5.一致性原则
在对低度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进行估计时,对同一类型的业务所采用的方法,应当前后保持一致,不能随意更改。
四、企业会计估计的实证客观影响
由于受经营活动内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不可能被精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估计过程涉及根据最近所能获得的资料作出的判断。如需要估计的事项包括坏账、存货的废置、折旧性资产的使用年限或其经济利益被消耗的预期模式。合理运用估计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程序,不会因此削弱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如果估计所依据的情况发生变化或由于新的信息、更多的经验或后来的发展,可能需要对估计进行修订。按其性质,对估计的修订不会引起对非常项目或基本错误定义的调整。
会计估计的变化可能只影响本期,也可能对本期和未来期间均有影响。例如,对坏账金额估计的变化只影响本期,因此,应立即确认。但是,折旧性资产的估计使用年限或其经济利益被消耗的预期模式变化,既影响本期折旧费用,又影响该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各期的折旧费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与本期有关的变化影响应在本期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而对未来会计期间的影响,则应在未来期间予以确认。
因此,会计估计的变化影响着上市公司利润的因素,虽然笼统地讲收益和费用都是影响利润的因素,但是,为了对利润的形成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可以将影响利润的因素划分为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和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
1.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是指因会计估计而增加的经济利益项目,包括本期资产减值的准备转回数、有价证券重估增值以及因延长固定资产折;日期限或无形资产摊销期限而在本期增加的经济利益。而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是指那些需要根据会计估计的结果来计量的费用。受现行中国会计准则指引,国内上市公司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包括八项(即所谓“八项计提”),它们分别是: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款项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内所有资产项目都存在会计估计的必要性。受国际会计准则指引,除上述八项费用之外,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还应当包括:
(1)货币资金非汇兑损失产生的减值(汇兑损失在财务费用项下核算)。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在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存款中,有的因非本公司债务被冻结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或者是公司内部人借款或挪用款由于非正常原因而无法收回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等。
(2)根据商业信用(非银行信用)产生的应收票据因无法全额收回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
(3)因交易对方不能按时履行义务而导致预付账款可能引起的经济利益流入难以保全,进而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项目。例如某上市公司曾一度由于委托加工的模具迟迟不能交货而导致预付账款账龄过大,存在经济利益减少的可能性。
(4)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股权投资差额、长期待摊费用、其他长期资产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的减值或经济利益减少项目。
从这一意义上讲,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远远不限于“八项计提”。这需要投资者引起高度重视。此外,鉴于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发出存货计价政策的变更,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由此而来的费用增加额同样应当视为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例如,有些公司为加快技术进步,在原来的基础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因此导致本期折旧费用比以往会计期间不可比增加。
2.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
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可以看作是除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之外的收益、费用,它们通常是由交易产生的,或者是企业在正常与非正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交易,如转让或变卖非流动资产。对于许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差的中国上市公司来说,一度形成的趋势是,在非正常经营活动中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收益对报告期利润的影响很大。遗憾的是,这一趋势对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有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会计估计有关的收益、费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大,相反,与会计估计无关的收益、费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程度同以往相比明显下降。对利润表中与会计估计有关的费用、收益给予密切关注,是会计标准国际化对财务分析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路。
3.利用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操纵会计利润由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内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中,会计估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的企业利用会计估计操纵会计利润。操纵会计利润最常用的会计估计方法有:
(1)估计坏账。根据债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预计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2)估计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能,使用中的磨损程度,技术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
(3)长期待摊费用和摊销期限。根据各项目的受益期限摊销。
(4)存货估计。存货损失估计,有的根据可变现净值估计,有的根据技术测定法估计,有的根据盘存法估计。